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樊登讀書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健康>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得了“大腳骨”怎么辦?醫生講解矯正方法

時間:2023-01-12 08:38:09|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點擊量:10266

郭慶華

“大腳骨”是生活中的通俗叫法,醫學上稱作足拇外翻畸形,指拇趾向外傾斜大于生理角度15°的一種畸形癥狀。

“大腳骨”產生的相關因素

其產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遺傳因素、穿鞋因素、扁平足等足部疾病的影響。

1、遺傳因素。也就是先天因素,家里老人或者上輩老人中存在“大腳骨”,自己出生時腳部大拇趾位置較突出,往往在20歲之前就出現拇外翻。

2、穿鞋和生活習慣因素。也就是后天因素,穿尖頭鞋或高跟鞋是引起拇外翻的外在原因。穿高跟鞋、尖頭鞋時,足前部被擠入一個狹小的三角形區域,堅硬的鞋面可迫使拇趾外翻;尤其是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或尖瘦高跟鞋長時間行走、運動,極易導致該??;嚴重時會擠壓足的第2趾,且拇趾跖趾關節內側皮膚會因鞋的長期摩擦而紅腫發炎。

3、足部疾病的影響。如扁平足、拇趾旋前、肌肉張力不平衡等可導致拇外翻。其中,扁平足畸形可造成筋膜、肌肉張力失衡,導致第一跖趾關節不穩定,最終造成拇趾外翻;此外,風濕性疾病、神經肌肉性病變、創傷等也可導致拇外翻。

“大腳骨”的主要病因是位于大拇趾底部的關節脫位,造成跖趾關節向里突出,大拇趾往外側歪斜,除了會擠壓到其他腳趾,還容易因穿鞋而產生磨擦造成大拇趾關節內側或背側腫脹發炎,而突出骨的外側也容易形成厚皮及滑囊,造成腳趾永久變形,疼痛也就伴隨而來。

拇外翻的常見外觀及癥狀如下:

1、足拇趾外翻畸形,局部疼痛、影響行走,出現囊炎,局部可潰爛、感染。

2、足拇趾外翻、旋轉畸形。嚴重的更會令大腳趾可能與第二腳趾重疊騎跨,第二趾朝背面擠出,形成錘狀趾,前足變寬。

3、第二、三跖骨頭跖面皮膚因負重加大,腳底出現厚厚的皮繭,形成胼胝。

4、跖趾關節突出部皮膚增厚,甚至紅腫產生足拇囊炎。

拇外翻時腳部疼痛輕重與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有時腳拇指畸形嚴重,疼痛卻不明顯。但大多數畸形嚴重的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

拇外翻疼痛主要是因為跖骨頭的突出部分,長期受鞋幫的擠壓、摩擦,使得局部皮膚增厚、骨質增生,并可在該處皮下產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紅腫、疼痛。另外,第二腳趾向腳背方向突起,經常摩擦出現雞眼等問題,也會引起疼痛。

如何避免拇外翻的發生或者減緩拇外翻進展?

第一,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保持拇趾關節的正常力線結構,不要穿高跟尖頭鞋,要選擇比較寬松舒適的鞋襪,避免拇趾關節長期處于被擠壓的狀態。

第二,要適當的鍛煉足底部肌肉以及拇趾關節內側的肌肉,提高局部的穩定性,對拇趾關節要適當的牽拉。

第三,如果有出現拇趾關節炎或者局部肌肉軟組織的損傷,需要積極的治療,防止后期出現關節的結構改變。

拇外翻的術后康復怎么做?

在拇外翻手術后,科學的康復不僅能夠有效防止關節發生粘連,而且還會使足趾變得更加靈活,有利于促進術后的恢復效果。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在術后3天內,可穿上前足減重支具鞋進行適當的訓練。比如:每天對患側進行4~6次的踝關節伸屈活動或直腿抬高活動,每次活動的時間維持在3~5分鐘即可。

在術后的2周內,可根據實際情況做拇趾主動伸屈活動。在疼痛允許及內固定穩定的情況下,還可以嘗試下地負重走動。

在術后的3~4周,可對第一跖趾關節活動度進行重點訓練。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練習要在疼痛允許的條件下進行。隨著關節活動度的不斷增大,即可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

本文由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居宇峰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28480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詹云清

  • 審核 / 朱洵 平筠
  • 終審 / 張凱旋
  • 上一篇:孩子感染新冠病毒還能佩戴OK鏡嗎?家長速看
  • 下一篇:“陽康”后鍛煉分幾步走?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