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8月16日電 (記者 劉鵬)中國農業大省河南官方近日發布《關于做好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及,將持續推進“農民評職稱”。
職稱評定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學術成就的主要標志。近年來,隨著中國農業生產的進步及不少有知識、有技術、有能力的“新農人”投身農村,農民正從一種身份悄然轉變為一種職業。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此后,吉林、山東、浙江多地紛紛試水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
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河南也不例外,早在2007年,河南就曾出臺《河南省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實施意見》;2020年又出臺了《河南省農業系列職稱申報評審條件(試行)》;2021年,河南省漯河市成了該省唯一一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試點城市。同年,有44人獲得新型職業農民中級職稱。
年近六旬的陳付枝是漯河市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作為“田秀才”的她于2022年申報了農民職稱評審。當嶄新的證書捧到手里時,只有高中文化的陳付枝不敢相信種紅薯也能“種”出中級職稱。有了新身份后,陳付枝開講座、搞培訓,把新政策、新知識帶給周邊更多的村民。
數據顯示,近年來,河南省每年參評農業系列和農業科研系列職稱的人數均呈上升趨勢。截至2022年11月,該省已有逾百名新型職業農民獲得農業系列副高級職稱。
上述通知稱,為創新鄉村人才評價機制,激勵農村優秀人才更好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助力農業強省建設,河南省政府決定在全省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評定范圍和對象包括以農業生產經營為職業,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生產加工或農業生產服務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中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返鄉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具有相應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
通常情況下,專業技術職稱參評者往往需要滿足學歷、論文、研究成果等“硬杠杠”。
記者注意到,該通知不僅降低了農民參與職稱評審的門檻限制,打破學歷、身份、層級、年限等條件限制,還暢通了職業農民職稱評審的渠道,評審范圍也更廣、更明晰。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東輝1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該通知要求推進農民職稱評定工作,不看學歷看資歷,不看論文看田地,有助于為職業農民創造發展空間,進一步激發農業人才扎根農村、發展農業的內生動力,助力鄉村振興。(完)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6-29768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