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周曉荷
31個試點縣域經過少先隊組織推優入團比例達90%,28歲以下青年經過團組織推優入黨比例達72.5%,黨團隊育人鏈條逐步貫通;縣均籌措社會資金由27.92萬元增長至130.32萬元,比2020年度增加102.4萬元,社會化生存能力不斷增強;直屬團組織工作力量由2848人增至6297人……
這組數據,是我省大抓基層、強基固本,基層團組織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不斷增強的佐證。10月8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按照團中央統一部署,我省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已全面鋪開,明年年底將基本完成。
優秀青年有了團內新身份
洛陽市“鄉村光榮榜”創業好青年、生生牧業總經理宋鍶源和孟津美校校長謝藝航,如今多了一個新身份——共青團孟津區委掛職副書記。剛到任,他們就依托自身行業龍頭帶動作用,成立了鄉村振興金色聯盟青工委和文化藝術聯盟團工委,帶領更多青年奮力奔跑。
從過去共青團活動的“座上賓”,到如今團結引領青年的“領路人”,優秀青年的身份轉變得益于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
據團省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2021年5月,我省洛陽市孟津區等31個縣(市、區)被列為此項改革全國試點。各試點打破身份、職業、年齡、級別等硬“杠杠”,探索出掛職兼職、擇優轉任、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多種方式,選配了156名掛兼職團干部到團縣委機關任職,3829名返鄉大學生、社會優秀青年到鄉鎮(街道)團組織任職。
選優配強基層工作力量,不僅給優秀青年提供了圓夢舞臺,也改變了過去基層團組織書記身兼數職的情況。
緊扣需求延伸團組織觸角
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建在哪里。各試點積極適應青年職業、生活、公共活動空間常態切換和“圈層化”特點,積極推進社會領域團建。
團洛陽老城區委創新建設了洛陽都市圈首個夜間青年之家,依托洛邑古城青年之家,開設了就業人才招聘會、婚戀交友青年聯誼會等活動,打造8小時之外的青年集聚地,進一步提升古都夜八點的影響力。
團的最大優勢在于遍布基層一線、深入青年身邊。試點縣域社會面團組織覆蓋面明顯擴大,從“找不到”團組織到“身邊的共青團”,逐步打通了聯系服務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凝聚青春力量服務中心大局
5分鐘就完成了動員報名,半小時內300名志愿者完成現場集結。在去年“7·20”賈魯河防汛搶險時,團中牟縣委依托即時高效的網絡平臺,組織13536人次參與各類服務。
改革以來,試點縣域逐步建立直達支部、直面青年、直通社會的信息傳遞和組織響應機制,動員效能明顯提升,帶領團員青年在疫情防控、應急處突、文明創建、基層治理等中心工作中發揮了突出作用。
“我們將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做法,全面深化縣域共青團改革,讓共青團組織在服務青年、服務大局中更加有為。”團省委副書記王繼威說。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news/show-183-27934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