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聽力損失在老年人群中常常被認為是聽覺功能逐漸衰退的一種表現,但并不意味著隨著年齡增加聽力會變差。老年人的聽力減退不僅僅與年齡相關,還有其他綜合且復雜的原因,因此不同老年人聽力損失程度是不同的。
慢性病對聽力有影響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王國宏在人民好醫生科普直播間中介紹,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對人體的損害可表現在身體的各個器官,如心、腦、血管和腎臟等,也包括眼睛和耳朵。
由于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可導致血管病變,包括大血管和微循環損傷。一旦血管受損,會使局部供血出現問題,導致局部組織缺血、缺氧。負責感知聲音的內耳由微循環提供營養,如果出現微循環障礙會引起內耳組織缺血、缺氧,引起神經細胞損傷,導致聽力下降。
聽力損失要及時就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主任醫師劉博在直播間說,老年人的聽力損失是慢慢發生的過程,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也屬于慢病管理的范疇。如果老年人在日常交流中出現聽不清、打岔等情況時,建議咨詢社區醫師、老年科醫師或者到醫院進行聽力檢查。
當出現聽力問題時,要觀察聽力是進行性發展加重還是存在波動性。所謂波動性就是聽力時好時壞,需要??漆t師進行診斷和治療。對于無法通過藥物和手術治療的聽力損失要及早使用人工聽覺的干預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等等。
如何預防聽力損失
王國宏說,日常做好慢病管理對預防聽力損失很重要。一是生活方式的改善;二是提高慢病治療的長期依從性;三是注意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特別是會引起聽力減退的藥物。
劉博介紹,老年人及家人要意識到,聽力下降不僅是年齡增加、機體衰老所致,多種慢病對聽力下降的推動作用也很明顯。日常與聽力下降的老年人溝通時,不要一味大聲喊,因為老年人對聲音反應會比較慢,要放緩語速,一字一句,耐心交流,讓老人有充分的時間去反應和理解。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1779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