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裴怡楠 韓冰 通訊員 趙詩琦
春天到,萬物復蘇,大家也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踏青旅行。但這也是最容易受到各種蚊、蟲叮咬的時節。對此,駐馬店市中心醫院皮膚科副主任董英豪提醒大家,4到10月是蜱蟲活躍期,人被叮咬后或引發“蜱蟲病”,嚴重可危及生命。外出游玩時一定要當心蜱叮咬。
一、什么是蜱?
蜱是一種節肢動物,屬于蛛形綱蜱螨亞綱寄螨目蜱總科的動物。雖然蜱在外觀上可能與昆蟲相似,但它們并不屬于昆蟲,昆蟲通常有三對足,而蜱和蛛形綱的親戚們一樣,有四對足。蜱是一種吸血蟲類,本身帶有毒液,還攜帶了很多病毒,蜱沒有吸血的時候小小一只很難發現,像是普通的小蟲子,被咬后不及時處理會有發熱乏力的癥狀,嚴重的甚至可能中毒致死,處理不當的話還容易讓它的口器遺留在尚酷會,造成感染和二次傷害。
二、蜱最常出沒的地方
蜱鐘愛草叢、灌木叢、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動物的毛發中。
三、被蜱叮咬后該如何處理
1.可以先用煙頭或者是一些熱的東西在傷口附近進行涂抹或是用酒精噴灑/涂抹蜱,一般都會自行退出。
2.如果不行就拿一個小鑷子夾住蜱的頭部,緩慢將它往上拔出來。
3.仔細觀察一下有沒有殘留的口器或者遺留物在傷口里,有的話需立即去醫院取出。
4.切除蜱蟲后一定要對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可以局部碘附/酒精消毒后,進行嚴格的清洗包扎。
5.如果確定被咬傷,建議自行健康監測1-2周,其間若出現發熱、食欲缺乏、乏力等癥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醫生蜱叮咬史。
四、防止蜱叮咬的方法
1.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注意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穿淺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無蜱附著,針織衣物表面應當盡量光滑,這樣蜱不易黏附,不要穿涼鞋。
2.裸露的皮膚涂抹驅避劑,如避蚊胺(DEET,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驅避劑等。
3.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如果發現蜱附著在身體上,不能立即用鑷子等工具將其除去,更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游離在墻面、地面發現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后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4.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應當及早就醫,并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應當對疫區的蜱傳疾病保持警惕。即使未發現被蜱叮咬,從疫區旅行回來的人員也應當隨時觀察身體狀況。
5.當攜帶寵物外出到蜱類生活地區旅行時,除個人要做好個人防護,離開時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類附著。
6.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居民,應當注意家居環境中游離蜱和飼養家畜身上附著蜱的清理和殺滅。(編輯 李宗文)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1872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