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健康>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為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時間:2024-05-21 19:10:11|來源:人民網|點擊量:1691

本報記者 熊 建

為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圖為關鑫在整理心語墻。   本報記者 熊 建攝

“這里就是患者溫馨的家,有了您們給予幫助,我們重新充滿希望。”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的“心語墻”上,一位患者寫下了如上“心語”??纯催@面五彩繽紛的墻吧:給自己加勁的、感謝醫護人員的、為親人祝福的……殷殷情深的“心語”寫在心形的字條上,匯聚成一個大大的心形圖案,給來來往往的患者、醫生、護士傳遞出積極的情緒價值。

“心語墻”作為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以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重視、加強人文建設和人文關懷的縮影,曾被著名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BMJ)旗下網站The BMJ opinion介紹過。“‘心語墻’是根據患者的需求、受患者啟發設立的,廣受歡迎,成為患者、家屬、醫護人員溝通交流情感的一片小天地。”The BMJ當時的編輯尹道馨評論說,“以患者為中心”是實踐的藝術,同時也是科學,如何與患者合作、共同決策,實現以患者為核心的醫療,始終都是各方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

“‘讓患者滿意、員工高興、政府放心’,是幾代北腫管理者不變的堅守,也是推動醫院新質生產力發展,厚植北腫文化根基的源動力。”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李子禹說,“每一位北腫的醫者都致力于為患者打開希望之門。在這里,患者不僅會得到專業的精心治療,還會在細微處感受到醫者傳遞給他們的信心、勇氣、關愛和鼓勵。在這里,他們除了收獲健康,還有對生命的感恩與感悟。”

四“心”聯動 溫暖患者

“心語墻”的靈感源于患者。

幾年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時任院長季加孚在進行術后例行隨訪時,一位患者告訴他,手術前,她的孫子去看她,并帶著一個心形的字條,上面寫著:“我愛你,親愛的奶奶。你會很快康復的。”她說:“我永遠也忘不了在閱讀甜蜜字條時被人關心和支持的感覺。”

正是患者這句話啟發了季加孚。

2017年9月,在季加孚的倡導下,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舉行了“心語墻”啟動儀式。“心語墻”開始在全院各個科室開花。“我們從關注疾病,到關注生病的人,再到關注患者的感受,關注家屬的感受。”季加孚說,“每個疾病都像是一堵墻,需要我們共同跨越,有的患者跨越得快,有的跨越得慢。在跨越的過程中,我們送上祝福和希望,讓患者有信心早日恢復健康。”

“心語墻”是傳遞醫學正能量的一個縮影,體現了為患者“打開希望之門”的人文理念,是醫患互動的一種呈現形式。類似形式,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還有很多。

訴諸視覺的有希望之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四層,有一條連接主樓與外科樓的通廊。為了優化通廊內環境,緩解手術前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尤其是要照顧到躺在運送床上患者的感受,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該院打造出一條洋溢著希望和溫暖的生命通道。通道的頂部和圍墻加裝了帷幔,一只只鵬鳥在墻上展翅欲飛,“樂觀”“堅強”“信念”“希望”等文字環繞四周。

訴諸聽覺的有希望之聲。2015年末,康復科創建了“心音坊”,由康復科的腫瘤心理醫生和音樂治療師牽頭,招募了100余位志愿者。他們中有斬獲國際大獎的聲樂教師,有普通退休職工,有職工子女,有假期中的學生,聯手開展助力患者的志愿服務活動。“每天上午和下午兩個固定時段,志愿者演奏的舒緩音樂縈繞在大廳。有的志愿者還不時和患者交流,根據患者的要求演奏曲目,送上祝福和希望,用音樂撫慰患者的心靈。”李子禹說。

訴諸感覺的有希望之墻。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學術報告廳外,有一面由院工會設計的“心空間”展示墻,醫生可在這里分享自己的從醫經歷和對醫學人文的深入思考,呈現豐富的內心世界,詮釋醫學人文精神。

訴諸味覺的有希望之園。去年11月,位于醫院中央的休閑花園——馨園以全新的面貌亮相。這里亭臺寧靜,花香四溢,漫步其中,能感受到放松和舒緩。馨園從環境上,與“心音坊”“心語墻”“心空間”實現了“心”的聯動。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文化,就是播種愛、凝聚愛、傳遞愛的文化。我們的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建設患者首選的國際化腫瘤集團中心。我們要在攀登醫學科學高峰的路上,用人文塑造員工、培養員工、鼓舞員工;也用人文疏導患者、溫暖患者、感染患者。”李子禹說。

雙翅振飛 方便患者

傳統印象中,病房對于患者來說是活動受限的地方。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在采光良好、寬敞明亮的科室一角設有患者休閑區。在這里,病床被舒適的沙發取代,鋪有地毯,有茶幾,有電視。“這里可能是全病房最受患者歡迎的地方——大病初愈,午后時光,在此一坐,品味時光。”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副主任陜飛說。

“我到這個醫院來,一進病房,看見還有沙發,有‘心語墻’,感覺這里不像一般的醫院病房,給人很溫暖和諧的感覺。”患者霍先生說,“我住院期間,每天早晨6點大夫們就到病房了??粗麄兠β档毓ぷ?,我心里覺得特別踏實,真的看到了希望。”

患者的希望,一方面來自療愈的希望,一方面來自人文的關懷。二者就像一對翅膀,不可拆分。“人文越來越重要的前提是治療效果越來越好了。”陜飛說,“一些過去沒有機會的患者,現在有了治療或者手術的機會。配合新型的藥物,過去生存期只有一年的患者,現在可能延長到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從建科元老徐光煒,到季加孚、李子禹,再到如今的陜飛,在他們薪火相傳的帶領下,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以個體化治療為宗旨,積極推廣胃腸腫瘤的規范化手術,實現了胃癌領域的多個首創:率先在全國推廣胃癌D2根治術的標準化手術;在全世界率先發起了新輔助治療研究-RESOLVE,并首次證實新輔助化療可以使患者有生存獲益;建立了國內一流的胃癌臨床數據庫,具有國際標準的大型生物標本庫;可以完成全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全腔鏡下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

同時,科室將人文建設視為發展的重要部分,不斷將其融入外科診療,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扎實的人文印跡。“說到我們的人文實踐,可說是潤物細無聲。”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護士長關鑫說,“我們將患者置于核心位置,進行全程管理,在流程上盡可能方便患者。”

由于就診人群中外地的比例占到70%—80%,復診、檢查、化驗等環節往往推高他們的就醫成本。對此,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一方面加強互聯網診療的建設,在線上提供預約、分診、咨詢、送藥、報銷等服務——“北大腫瘤醫院”APP自2020年7月啟用以來,患者線上復診總量超過34萬人次,占同期全院門診總量的12%;一方面,優化線下流程。

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黨支部書記薛侃是北大臨床的博士,工作后又讀了清華大學的管理學碩士。“管理上的細節,反映的就是醫院、科室的人文關懷。我希望把學到的先進的管理技術,應用到診療活動當中,理順流程,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他說,“比如化療患者,隔一個半月做一次復查,CT很難約。我們去聯系影像科開好單子,復查的患者不用來醫院預約,到時候直接去做檢查就行,省得多跑一趟。”

深入溝通 共同決策

“人文就是以人為中心,體現在重視人、關心人、愛護人和尊重人上。”關鑫說,“我們每天圍繞著患者人群,感受著他們在腫瘤治療過程中面臨的諸多身心挑戰。他們渴望我們能夠提供溝通平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因此我們應該通過人文建設,在一個開放、平等的環境下對患者進行全程照護,讓他們對腫瘤外科的印象不再只是冰冷的手術刀。”

對此,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醫療組組長王胤奎也有同感。“腫瘤醫院以科技為內核,以人文為外衣。我們一直把對于患者的人文關懷融入到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其中很重要的體現就是把醫患共同決策這種溝通模式應用到腫瘤患者身上。”他說。

什么是醫患共同決策?王胤奎解釋說,診療決策模式分三種:一種是醫生主導,告訴患者干什么,患者執行就行;第二種是患者主導,提要求,醫生去滿足;第三種是醫患共同決策,醫生需要告訴患者病情現狀、可選擇方案、每一種方案的優劣,然后傾聽患者的訴求。“臨床上不是所有問題都有明確答案。很多時候,同樣一個問題,每個人做出的抉擇完全不一樣。所以在醫患共同決策模式下,把所有已知信息告訴患者,這也是給患者一個深入了解自己內心需求的機會。”他說,“這種深入溝通過程,更容易建立起醫患互信。”

因此,在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對患者并不隱瞞病情。“人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需要家人的心理支持。如果家屬隱瞞,導致患者需要的支持得不到,除了承受著病痛,還要再承受一份情感上的孤獨。”陜飛說,“所以首先要明白患者的需求,再依照這個需求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這對于患者來說才是最合理的,而不是只要是瘤子,我就給你開一刀,可能給患者帶來很多問題,跟其初衷完全相反,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醫患共同決策避免這種情況。”

但是,如何讓患者更好更多參與到診療過程當中?如何共同決策?溝通的難度比較大。對此,關鑫表示:“家屬是基石,由于國人的照護模式以家庭為單元,告知方式以家屬為首選,治療決策以家屬占主導,所以我們將家屬納入患者的疾病管理體系,進行同質化管理,提高應對疾病、居家護理和抗壓能力。”

“我們的患者往往得病以后,會把治療的決策權交給家庭里最有權威的人。這種文化背景對整個溝通過程、看護模式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王胤奎說。

對此,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將推出新舉措,對腫瘤外科患者和家屬召開多學科家庭會議。

“目前,國內外對家庭會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CU和安寧療護階段,希望我們科室能帶動大家跳出對家庭會議的固有思維,提高對腫瘤外科患者和家屬的關注,討論疾病信息、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明確家庭在手術期間的角色和責任,提高康復效果。”關鑫說,“同時,還可以鼓勵患者和家屬提出問題、分享意見和經驗,我們提供個性化指導,讓外科變得真正富有溫暖和情懷。”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2333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李宗文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人文關懷,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 下一篇:氣溫下降 兒童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期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