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高清揚)今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發布會,發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的11個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人民法院能動司法,堅持依法平等保護、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工作成效。
積極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
一些民營企業因為高管、實際控制人涉嫌犯罪后,正常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人民法院如何助力此類企業合規改革、守法經營?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表示,在此次發布的“大通公司實際控制人偽造企業印章罪案”中,法院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措施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聯合檢察院監督企業合規改革,指導企業加強內部治理;綜合考量犯罪事實、認罪悔罪態度、社會危害及企業合規整改等情況,依法對被告人免予刑事處罰,既挽救了企業,又促進企業合規守法經營,實現涉企犯罪源頭治理。
“法院依法能動履職,既依法打擊涉案人員的犯罪行為,又盡可能降低因涉案人員被羈押等對企業產生的消極影響,并通過送法進企業等方式,幫助企業加強合規管理、填補管理漏洞、化解風險隱患,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劉貴祥說。
依法挽救陷入財務困境的民營企業
劉貴祥指出,此次發布的“樂清市寶樂能源實業有限公司等破產重整系列案”,法院通過引進重整投資人,改善企業流動性,“破產不停產”,在維持企業營運價值的同時,債權得到了高比例清償,實現企業、上下游債權人、股東、職工和近10萬名燃氣用戶雙贏多贏共贏。通過這一系列典型案例,引導各級人民法院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使企業獲得新生。
談及人民法院在挽救困境民營企業方面所做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林文學表示,今年以來,破產審判質效進一步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國已設立17個專門破產法庭,有近100個中級、基層法院和部分高級法院設立了清算與破產審判庭。截至7月30日,全國法院受理破產案件12862件,審結6573件,審結案件中化解債務近195億元,安置職工1.3萬人,353家企業重整成功。
堅持善意文明執行
從此次發布的“東營鵬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健康發展系列執行案”中可以看出,人民法院對案涉爛尾樓沒有簡單一拍了之,而是依法引資恢復項目建設,1472套房產竣工交付,一攬子執結近500件關聯案件,妥善化解了近900個債權人的8億多元債權,農民工工資全額支付,職工就業得以穩定。通過這一系列典型案例,引導各級人民法院在執行中多做“放水養魚”之事,少行“竭澤而漁”之舉,在實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被執行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劉貴祥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將繼續堅持嚴格公正司法、能動司法,通過一個個案件的審理工作,營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24-29636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