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力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金臺銳評)
近期,中央網信辦組織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專項行動,并于近日公開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旨在進一步整治網絡空間涉企侵權信息行為,督促網站平臺加強網上涉企信息內容管理,維護企業、企業家合法權益。
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也是良好的營商環境。好的網絡輿論環境有助于企業健康發展。然而,近年來,一些網絡賬號為非法牟利或攻擊競爭對手,通過捏造事實、惡意關聯、蓄意炒作等手段,發布涉企侵權信息,不僅侵犯了企業的合法權益,有的還對企業經營造成嚴重干擾,使企業遭受重大經濟損失。
面對一些混淆視聽、顛倒黑白的網絡“噴子”,企業往往疲于應對。不久前,安徽蕪湖弋江網安部門破獲一起“網絡水軍”案,犯罪嫌疑人通過編發網絡負面信息、差評等,對商家進行敲詐勒索,相關上市企業股價一度受到影響,企業負責人苦不堪言,甚至對經營前景表示擔憂。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涉企言論不能突破法律紅線。涉企網絡謠言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對于企業經營發展危害高,必須以法律為準繩,給造謠者、抹黑者以懲罰,以此敲響警鐘。近年來,隨著民法典、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出臺,網絡立法更加健全,關于涉企網絡謠言的執法和處理更加明確。去年8月,中央網信辦印發《網站平臺受理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規范》,明確了6類涉企網絡侵權信息以及處置辦法,劃明了網絡涉企言論的法律紅線,有利于進一步杜絕具有誤導性、謠言性、侮辱性等性質的涉企言論在網絡空間滋生蔓延。
造謠成本低、維權成本高,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必須向網絡造謠者“亮劍”,大力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相關部門要持續加大對網絡賬號造謠和侵害企業名譽行為的懲治力度,涉嫌違法犯罪的要依法嚴厲打擊,讓傳播涉企侵權言論付出沉重的代價。同時,要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督管理,壓實平臺發現和制止謠言傳播的責任,積極受理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降低企業維權的門檻和成本,讓不法分子無空可鉆。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24-32628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