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三農>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如何激發種糧農民積極性? ——來自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種糧大戶的調查

時間:2022-08-01 10:02:26|來源:農民日報|點擊量:54539

“全國夏糧總產量2948億斤,比2021年增加28.7億斤!”今年全國夏糧特別是小麥總產量和單產都創下新高。令人欣喜的是,豐收的數字背后,不光是“多收了三五斗”的喜悅,糧食價格的上漲,保證了農民的種糧收益,帶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今年夏糧的量價齊增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如何激發種糧農民積極性,把糧農更好地留在土地上?記者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展開調研。

政策給力——

“量質價都是最好的一年”

“今年小麥產量、品質、價格都是最好的一年!”提到今年的夏糧豐收,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德平鎮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魏德東難掩喜悅。他告訴記者,往年畝產能到1200斤就算不錯,今年基本都在1300斤以上、高產地塊每畝能到七八百公斤。小麥籽粒更飽滿,千粒重達47克。更喜人的是價格,新糧上市就沒低過1.5元/斤,而去年小麥價格是1.2-1.3元/斤。

與德平鎮緊鄰的臨邑縣翟家鎮,種糧大戶段希林的650畝小麥平均畝產量達到1400斤。其中在“噸半糧”核心區的3.28畝示范田,畝產量達到839.2公斤,刷新了德州市小麥最高單產紀錄。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天華用“產量增、價格增、品質增”來概括今年的糧食生產——合作社4000多畝小麥平均畝產1360斤,每畝比去年多打了200多斤糧,當地小麥價格在近期有所回落的情況下,基本也在1.5元/斤上下。

受去年罕見秋汛影響,黃淮海平原小麥種植普遍在11月初,比往年推遲了半個多月。幾位種糧大戶都向記者坦言,真沒敢想能有這么高的產量。

高產豐收看似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雖然播種晚了半個月,但冬季積溫、開春墑情有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超強的措施抓糧食生產,中央財政安排60多億元支持小麥搶種、促弱轉壯和“一噴三防”全覆蓋。各地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加上后期天氣條件給力,讓今年的夏糧打了個翻身仗。

山東省德州市自去年開始大規模創建“噸半糧”,各級書記齊抓糧,一級帶著一級干。“一開春專家就經常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落實促弱轉壯、控制倒伏、預防干熱風等科學管理措施。病蟲害防治也及時,政府免費給83萬畝小麥‘一噴三防’一遍?,F在來看,不高產都沒理由。”魏德東不無感慨地說。

成本可控——

“肥料漲價但是每畝的純收益也漲了”

自去年開始,種植者普遍感受到農資上漲的壓力,受國際局勢、上游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化肥價格一路走高,首當其沖的是鉀肥,從2700元/噸上漲到超5000元/噸。傳導到種植端,對農民的種植成本支出影響有多大?

“一袋復合肥從120元漲到160元左右,每畝地底肥加追肥增加成本約80元,柴油價格上漲也很明顯,每畝耕整地成本從10元漲到了15元。”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種糧大戶杜海山說,雖然農資漲價成本增加約110元/畝,但每畝增產100多斤,價格也高了三毛錢,抵去農資上漲的成本,每畝還是多賺了近300元。

包了4000畝地的劉天華收益更是可觀——每畝多打200多斤糧,疊加糧價上漲效益,每畝多收入600多元。雖然農資、柴油等比去年每畝多支出近200元,一畝純收入還是能多400元,幾千畝就是多了100多萬元的收入。“今年是最賺錢的一年,種一季小麥的收入頂過去種兩季的。”劉天華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針對農資漲價形勢,中央財政今年先后兩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共300億元,彌補農資成本上漲帶來的增支影響。另一方面,不少合作社也通過抱團采購、規模經營進一步節本增效。

“我們的種植專業合作社為1.6萬多畝土地提供托管服務,農資都是跟企業直接團購,一袋化肥能便宜20元。”段希林說,規模種植土地連方成片,農機統一作業,作業費還能比散戶便宜一些。

魏德東告訴記者,德州20多個家庭農場聯合起來成立德州家庭農場科技聯盟,有規模優勢跟農資廠家就有議價能力。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也對托管的3萬多畝土地實行統一供種、供肥,團購的肥料價格比市場價低10%。

種地更輕松——

“一個人頂過去十個人”

這幾天,段希林一直在合作社忙不得閑,眼下玉米已經抽出七八葉,正是除草、施肥的關鍵期,前來購買套餐、咨詢病蟲害防治的社員絡繹不絕。段希林笑著告訴記者,如今老百姓種地積極性很高,對田間管理也更上心、更舍得投入。“農民把土地當寶,河邊溝沿都種上了作物。”

“現在種糧享受的補貼很多,有種糧補貼、規?;N植補貼、大豆玉米套種補貼,種青飼也有補貼,大戶租地、買農資貸款也都有優惠政策。政策這么好,我們明年也想再多包一點兒地。”內蒙古巴彥淖爾農保姆生物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杜博告訴記者,公司主要做農資供應和土地托管服務,自身也種了三四千畝玉米。為響應國家擴種大豆的號召,今年巴彥淖爾增加了20多萬畝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公司也新增了一萬多畝大豆玉米的托管訂單。

和其他大戶一樣,劉天華也琢磨著再擴大點規模。他覺得,現在干農業不再是以前面朝黃土背朝天、又累又曬得黢黑,而是越來越智能化和現代化——高標準農田旱能澆澇能排,種地不再望天收。澆水有智能噴灌,打藥有無人機,機械換人更輕松。

“田里安有氣象、土壤、病蟲害監測設備,打開手機就能對田間的情況一目了然。地里缺水了,手機就會給提示,屋里開著空調,點點手機就能打開噴灌設備給地澆上水。以前一個人也就能種一二百畝地,現在一人管2000畝也可以,一人頂過去十個人。”劉天華說。

收益可預期——

“種糧貴在一個‘穩’字”

作為當地最早的種糧大戶,魏德東從2009年開始就心無旁騖地種糧。他告訴記者,種經濟作物對技術和管理要求比較高,用工多、支出大,機械化程度也不如糧食作物,相比之下種糧更輕松、省事兒,而且每年每畝種糧補貼有130元左右,對于大戶來說能頂不少事兒。

杜海山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覺得種經濟作物投資大風險高,賺得多,賠的概率也大,而種糧貴在一個“穩”字,從2010年開始種糧到現在,最少的時候一畝小麥也能掙500元。“糧食我愿意一直種下去!”

如果僅從種植經濟作物的單位產值來看,種糧收益可能遠不能與之相較。同時,外出務工的收入也遠高于種糧收入。種糧大戶的積極性來自哪里?如何穩定這種積極性?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習銀生分析說,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讓農民的種糧收益穩中有升,是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關鍵。對農民的種糧成本進行補貼,認真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種糧農民有合理的收益,才能讓糧農有盼頭、有奔頭。

談到下一步的打算,幾位種糧大戶都干勁十足。“我們趕上了好時代,要給國家多種糧、種好糧!”劉天華告訴記者,合作社接下來計劃創立自己的農業品牌,進一步改造升級農產品加工設備,并探索種養一體化,用秸稈、人畜糞肥發酵做成有機肥,一方面是減少肥料成本,同時增施有機肥提高糧食品質。

魏德東正在想辦法解決糧食烘干、晾曬問題。他告訴記者,去年遭遇秋汛惡劣氣候,玉米收獲后曬不干,就有發霉、變質的風險。有時糧食收了晾曬缺場地,玉米只能按濕穗賣,如果晾曬場地充足等價高時再出售,一畝玉米還能多賣200元。“希望國家能加大支持,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魏德東說。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騰飛 郭少雅 王田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6-27692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魏敏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駐馬店夏糧喜迎“十九連豐” 糧豐農穩的“金色”答卷
  • 下一篇:打造田園綜合體 助力鄉村振興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