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三農>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鄉土專家”田間授技 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時間:2023-08-31 09:51:59|來源:科技日報|點擊量:21869

8月20日,在山東省泗水縣龐海波種植專業合作社鮮食地瓜生產基地內,科技特派員龐海波正在忙著指導農戶,把剛收獲的甘薯分揀、裝箱,發往全國各地。

眼前這些看似平常的甘薯,其實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制出的優質鮮食品種。烘烤或蒸煮后,這些甘薯的口感將變得軟糯香甜,備受食客認可。

鄉村振興離不開本土人才。

龐海波擁有豐富的脫毒甘薯種植經驗與精湛的種植技術。依托他的技術,泗水縣圣水峪鎮成立了泗水龐海波種植專業合作社。當地對這一平臺寄予厚望——該合作社近300畝的土地面積貢獻了泗水縣90%以上的鮮食類甘薯苗。僅甘薯育苗一項,每年就能實現營收近3000萬元,年利潤300多萬元。

“龐海波育苗子、種地瓜、闖市場,樣樣都是行家里手。”這句話一傳十,十傳百,讓當地老百姓找到了榜樣,樂意跟著龐海波干,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寬。

當地政府也樂于推動龐海波在更大的平臺上發揮作用。今年,龐海波所在的圣水峪鎮推薦他參加泗水縣科技局組織的科技特派員評審,并通過了注冊認定。自此,他有了新使命——充分發揮自身帶動引領作用,培訓周邊農村人才,吸引了更多種植能手參與到鄉村振興大潮中來。

龐海波是泗水縣科技特派員隊伍中的新人,也是高手,更是該縣推動科技特派員工作扎實落地的縮影。

近年來,泗水縣聚焦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任務,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村,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先后推薦評審了27名種植、養殖、畜牧、林果等領域的“田秀才”“土專家”,將其納入“鄉土專家”科技特派員隊伍,推動人才進村、入戶、下田,把人才技術、科技創新植入田間地頭。

距離圣水峪鎮不遠的華村鎮,也有一位遠近聞名的科技特派員。

張士科是一名“80后”家庭農場負責人,他的開新種植家庭農場在華村鎮小黃溝村流轉土地500畝,種植露天出口草莓,以全球良好農業操作認證(GLOBAL GAP)為指導,實現了“良種—良法—種良田”的農業良性循環。

2022年,張士科被評選為“鄉土專家”科技特派員,自此,他更有干勁了。張士科采用“自有基地帶動示范+支部+農戶集中入園種植管理”的種植體系,同時與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建立合作基地600余畝,帶動一批農場主、種植大戶、合作社共同發展,先后培養了以尤紀強為主的農場主10余人,每人每年收入超20萬元。

“鄉村發展需要凝聚科技力量。作為農村科技特派員,我將拓展農業農村科技特派員的服務領域。根據出口基地的要求和標準,我計劃5年內在華村鎮再發展5000畝標準化合作基地,努力把華村鎮打造成全國最大的露天草莓標準化產業園。”這句話,是張士科從事科技特派員工作一年多來的感悟。

張士科向記者透露,他有一個愿望:希望越來越多的泗水年輕人回到家鄉,成為田野里的造夢者,一起用科技、創新、青春力量,繪就鄉村共富圖景。(記者 王延斌)科技日報

8月20日,在山東省泗水縣龐海波種植專業合作社鮮食地瓜生產基地內,科技特派員龐海波正在忙著指導農戶,把剛收獲的甘薯分揀、裝箱,發往全國各地。

眼前這些看似平常的甘薯,其實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制出的優質鮮食品種。烘烤或蒸煮后,這些甘薯的口感將變得軟糯香甜,備受食客認可。

鄉村振興離不開本土人才。

龐海波擁有豐富的脫毒甘薯種植經驗與精湛的種植技術。依托他的技術,泗水縣圣水峪鎮成立了泗水龐海波種植專業合作社。當地對這一平臺寄予厚望——該合作社近300畝的土地面積貢獻了泗水縣90%以上的鮮食類甘薯苗。僅甘薯育苗一項,每年就能實現營收近3000萬元,年利潤300多萬元。

“龐海波育苗子、種地瓜、闖市場,樣樣都是行家里手。”這句話一傳十,十傳百,讓當地老百姓找到了榜樣,樂意跟著龐海波干,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寬。

當地政府也樂于推動龐海波在更大的平臺上發揮作用。今年,龐海波所在的圣水峪鎮推薦他參加泗水縣科技局組織的科技特派員評審,并通過了注冊認定。自此,他有了新使命——充分發揮自身帶動引領作用,培訓周邊農村人才,吸引了更多種植能手參與到鄉村振興大潮中來。

龐海波是泗水縣科技特派員隊伍中的新人,也是高手,更是該縣推動科技特派員工作扎實落地的縮影。

近年來,泗水縣聚焦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任務,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村,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先后推薦評審了27名種植、養殖、畜牧、林果等領域的“田秀才”“土專家”,將其納入“鄉土專家”科技特派員隊伍,推動人才進村、入戶、下田,把人才技術、科技創新植入田間地頭。

距離圣水峪鎮不遠的華村鎮,也有一位遠近聞名的科技特派員。

張士科是一名“80后”家庭農場負責人,他的開新種植家庭農場在華村鎮小黃溝村流轉土地500畝,種植露天出口草莓,以全球良好農業操作認證(GLOBAL GAP)為指導,實現了“良種—良法—種良田”的農業良性循環。

2022年,張士科被評選為“鄉土專家”科技特派員,自此,他更有干勁了。張士科采用“自有基地帶動示范+支部+農戶集中入園種植管理”的種植體系,同時與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建立合作基地600余畝,帶動一批農場主、種植大戶、合作社共同發展,先后培養了以尤紀強為主的農場主10余人,每人每年收入超20萬元。

“鄉村發展需要凝聚科技力量。作為農村科技特派員,我將拓展農業農村科技特派員的服務領域。根據出口基地的要求和標準,我計劃5年內在華村鎮再發展5000畝標準化合作基地,努力把華村鎮打造成全國最大的露天草莓標準化產業園。”這句話,是張士科從事科技特派員工作一年多來的感悟。

張士科向記者透露,他有一個愿望:希望越來越多的泗水年輕人回到家鄉,成為田野里的造夢者,一起用科技、創新、青春力量,繪就鄉村共富圖景。(記者 王延斌)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6-29874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劉潔瓊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辣椒產業富百姓
  • 下一篇:山西萬榮:黃河灘涂水稻喜獲豐收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