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三農>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發展耐鹽堿油菜 助力保障糧食安全(科技名家筆談)

時間:2024-05-27 19:58:09|來源:人民網|點擊量:3580

傅廷棟

發展耐鹽堿油菜 助力保障糧食安全(科技名家筆談)

傅廷棟肖像畫。   張武昌繪

發展耐鹽堿油菜 助力保障糧食安全(科技名家筆談)

傅廷棟在田間察看油菜長勢。   劉 濤攝

發展耐鹽堿油菜 助力保障糧食安全(科技名家筆談)

江蘇鹽城鹽堿灘涂上的油菜田。   新華社發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150個農業主導品種、150項主推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教授主持培育的油菜品種“華油雜62”赫然在列,該品種近年推廣面積持續快速增長,被農業農村部和湖北省列為主導品種。

傅廷棟被譽為“油菜院士”,長期從事油菜種業研究。他在國際上首先發現波里馬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并被應用于育種實踐,“為雜交油菜實用化鋪平了道路”。傅廷棟在國內首次育成甘藍型油菜自交不親和系及其雜種。此外,他帶領團隊育成了其他諸多優質高產雜交油菜品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最近10多年來,傅廷棟帶領團隊潛心從事耐鹽堿油菜研究并取得豐碩成果,為中國鹽堿地開發利用、土壤改良和修復做出了重要貢獻

——編  者

中國有鹽堿地約15億畝,占世界總量的10%,其中約5億畝具有開發利用潛力,是耕地的戰略后備資源。發展耐鹽堿作物,對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保障中國糧倉將起到重要作用。

耐鹽堿油菜是修復、改良、利用鹽堿地的特色大田作物,具有耐鹽堿能力強、改良效果好、利用方式靈活、邊改良邊有收益等優勢,在修復培肥土壤、擴充耕地總量、強化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平均畝產超全國  試種成功

耐鹽堿油菜,顧名思義,就是能在一定濃度鹽堿地上正常生長結籽或能作飼料(綠肥)的油菜。根據傳統認識,鹽堿地是種不了莊稼的,然而10多年前,油菜耐鹽堿的特性被證實并被科學家逐漸利用起來,培育出性狀優良的油菜品種。

早在2005年,我們就開始了耐鹽堿油菜研究,之后研發出耐鹽堿油菜品種。2007年秋,我們啟動耐鹽堿油菜試種工作,選定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的灘涂地作為試驗田,試種面積約300畝,其土壤含鹽濃度為0.8%左右。試種的品種為我們研發的耐鹽堿油菜品種“華油雜7號”。實踐表明,該品種不僅生長正常,而且實收平均畝產130多公斤,而當時全國油菜平均畝產為120公斤。“華油雜7號”表現出良好的形狀特征,試種取得成功。

2010年后,我們開展了耐鹽堿油菜資源篩選、機理及基因定位等相關研究,從眾多油菜資源中篩選出40多份耐鹽堿材料,并定位了一批與油菜耐鹽堿相關的候選基因,培育出“華油雜62”“飼油2號”“華油雜158”等耐鹽堿能力強、適應性強的油菜品種,并應用于生產實踐。

修復改良低成本  效果顯著

2015年至2020年,筆者主持農業農村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在該項目支持下,華中農業大學聯合15個來自全國主要鹽堿區的單位開展研究示范,積累了一定經驗。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耐鹽堿油菜在西北內陸鹽堿地、東北蘇打鹽堿地及南方沿海氯化鈉為主的鹽堿地大面積示范種植,耐鹽堿能力都很突出。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麥收后復種耐鹽堿油菜,7月下旬播種,10月收獲,在土壤含鹽量0.3%至0.6%的中度鹽堿條件下,畝產青鮮油菜3—5噸。在修復難度極大的吉林省白城市蘇打鹽堿區,麥收后復種耐鹽堿油菜,畝產青鮮油菜4—5噸。在浙江省蒼南縣高含鹽量海灘地,耐鹽堿油菜生長旺盛,盛花期青鮮油菜畝產超3噸。

相比于提高產量,更重要的是,耐鹽堿油菜能夠修復改良鹽堿地土壤結構,且見效快,不易反彈。通過將耐鹽堿油菜翻耕作綠肥、作飼料過腹還田等方法,可以迅速增加鹽堿土中的有機質,并在鹽堿地土壤上層形成穩定的團粒結構層,有效減少下層鹽堿上升,降低耕作層的鹽堿濃度。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們通過農業農村部的農業公益性項目,利用“華油雜62”耐鹽堿油菜進行鹽堿地修復試驗,形成了“鹽堿地飼料油菜農牧結合技術集成模式”“鹽堿地麥后復播油菜綜合技術模式”等。試驗結果表明,以耐鹽堿油菜修復利用鹽漬土,生長量大、覆蓋效果好、成本低,鹽堿棄耕荒地復墾時間縮短2到4年。在吉林省白城市,麥收后復種耐鹽堿油菜,10月翻耕作綠肥,連續2到3年,試驗地塊土壤的理化指標有顯著改善,耕層土壤有機質增加29.4%,土壤含鹽量降低近10%,pH值由8.47降至8.26(即由中度降為輕度),全氮、有效磷、速效鉀明顯增加,實現了鹽堿地的生物修復。

多功能綜合利用  增產增收

耐鹽堿油菜修復改良鹽堿地,能夠實現邊改良邊利用、一二三產融合,具有明顯優勢。

目前,國內外對鹽堿地的改良修復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法。從育種學角度,主要考慮通過改良作物耐鹽堿特性來適應鹽堿土;從土壤學角度,主要考慮通過改良鹽堿土來適應作物生長。

耐鹽堿油菜則同時具有兩方面優勢。一方面,育成的耐鹽堿油菜能適應較強鹽堿地生長,利用它收獲綠肥、飼料或菜籽,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油菜生長快、生長量大,覆蓋效果好,可減少鹽分上升,翻耕作綠肥,能大幅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物理化學特性,降低土壤pH值和含鹽量。在利用中改良,在改良中利用,互相促進,顯著提高鹽堿地改良效率。

用耐鹽堿油菜改良鹽堿地,能實現多功能利用,有效促進增產增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在耐鹽堿油菜抽薹時,可摘薹作為蔬菜出售。作為一種新型蔬菜,油菜薹口感爽脆,味道甘甜,每公頃可收菜薹4.5—7.55噸,產值9000元—1.5萬元。在采收菜薹后,不影響開花,可發展觀花旅游,助力所在地增加第三產業收入。

在新疆、吉林等地,7月下旬播種,10月初即可開花;在廣東,水稻收獲后播種,春節前后即可開花。觀花后,可翻耕作綠肥或作青飼料。青鮮耐鹽堿油菜與玉米、水稻等秸稈按比例混合青貯,即可得到高品質家畜飼料,可以有效緩解東北地區玉米、水稻秸稈處理難的困局,實現農牧高效結合。耐鹽堿油菜如果和糧食作物輪作,還能幫助下茬糧食增產,形成良性循環。當然,也可以在花期結束后收菜籽榨油,進一步增加經濟效益。

耐鹽堿油菜適應性強,從上海到西藏,從黑龍江到廣東沿海,均能種植??汕锊?,也可春播、夏播,能廣泛用于北方和南方鹽堿地改良。成本低,在新疆測算,每畝成本250元,利用北方秋閑田、南方冬閑田種植,與糧食爭地矛盾少,不影響糧食生產。

多措并舉謀發展  前景廣闊

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可將鹽堿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發展特色種植業和生態養殖業有機結合,尋找鹽堿地改良利用與生態保護的最佳結合點,建立新型農業循環模式,在實現農牧結合的同時解決傳統鹽堿地修復利用的難題。

發展耐鹽堿油菜,有助于實現糧食安全。耐鹽堿油菜不僅可在中重度鹽堿條件下正常生長,其修復改良后的土壤也可供其他作物正常生長。通過發展以耐鹽堿油菜為代表的作物,多措并舉,可將鹽堿地用起來,并有望在5到10年逐步將其改良轉化為耕地。這對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發展耐鹽堿油菜,有助于緩解我國牧草緊缺問題。油菜蛋白質含量與豆科牧草相當,微量元素和功能營養成分豐富,是非常優質的飼料。相關研究證明,用耐鹽堿油菜作青飼料養殖牛、羊、鵝,增肉10%至30%,肉質也有改善;公牛、公羊精液增加15%至33%。根據相關部門估算,要保證我國牛羊肉和奶業供應,每年需要優質飼草1.2億噸,目前缺口較大。中國西北、東北、內蒙古等主要鹽堿區也是農牧結合區,利用秋閑地,集中連片種植耐鹽堿油菜,可收作優質牧草使用。大面積示范證明,耐鹽堿油菜生長兩個多月,畝產青飼料(綠肥)超過3噸,按照每頭羊羔每年消耗1噸青飼料計算,可供飼養3頭羊羔。中國西北、東北有秋閑地4000萬—6000萬畝,如能復種耐鹽堿油菜2000萬畝,即可提供6000萬頭羊羔生長所需的青飼料。

發展耐鹽堿油菜,要做好示范推廣??煽紤]在我國西北、東北、華北、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南方沿海等主要鹽堿區,創建一批千畝以上鹽堿地改良定位示范區,做好土壤長期定位監測,不斷優化改良方案。發展耐鹽堿油菜,還要加強創新平臺與創新能力建設。要匯聚優勢產學研力量,圍繞鹽堿地生物修復利用關鍵技術組織科研、協作攻關。

實踐證明,耐鹽堿油菜成本低、耐低溫、生長快、生長量大、覆蓋度高,作綠肥或作飼料過腹還田,能快速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又可多功能利用,發展農牧循環農業,有利于改良鹽堿地和增加經濟效益并舉,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改良鹽堿地的特色大田作物,耐鹽堿油菜充滿潛力,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與本報合作推出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6-32386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李宗文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玉米高產如何實現?這項技術來保障!
  • 下一篇:泌陽縣高邑鎮王灣村:香菇飄香 撐起“致富傘”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