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王丹 王軼豪 張佳
5月29日,在位于駐馬店市經濟開發區南魏莊村的中國農科院小麥產業專家團黃淮海“噸半糧”小麥核心技術示范點,迎來了今年小麥的實打驗收。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駐馬店市種業發展中心、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局、駐馬店市農科院有關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對面積為30畝的種植小麥品種“輪選6號”示范區進行了實收測產。專家組在實地查看了田間長勢、聽取該示范區基本情況的基礎上,依據農業農村部《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隨機抽取田塊,田塊面積不少于3畝,采取機械收獲方式進行實收,并經稱重、去雜、含水率測定等步驟,按國家糧食入庫安全含水量13%計算實際畝產。
駐馬店市種業發展中心二級研究員吳長城介紹:“這個地的面積大約是43畝地,我們實收了5.03畝,產量共收籽粒鮮重4.068.9公斤,它這個平均含水量是19.5%,去掉水以后折合畝產756.3公斤。這塊地是我們和中國農科院在黃淮海地區做的一個噸半糧示范點,產量非常理想,比往年所種的品種要高出50到100公斤,效果非常好,達到了中國農科院所要求的標準。”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開展噸糧田創建”。所謂“噸糧田”,即糧食畝產達到一噸的田。而作為中原糧倉的駐馬店,目標已經看向了“噸半糧”,即一年兩季畝產糧食達到一噸半,也就是1500公斤,即小麥650公斤,玉米850公斤。而近年來,中國農科院成立小麥產業專家團,組建機制化、組織化、常態化的穩產保供科技支撐隊伍體系,從精選良種、精量播種,再到精細田管和病蟲防治全程參與,打通了科技成果應用和服務產業一線最后一公里。“專家天團”的全程參與,更是為我市“噸半糧”創建工作增添了科技賦能。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產業專家團成員呼志強說:“為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我們在黃淮主產區開展噸半糧的工作,噸半糧的目標是冬小麥畝產能夠達到600到650公斤,夏玉米的產量能夠達到850到900公斤。從現場的情況來看,冬小麥的目標完全實現,為整個噸半糧的目標打下了扎實基礎。”(編輯 李宗文)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6-32418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