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醫藥醫療救治工作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國家中醫藥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等陸續介紹了相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
米鋒會上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在各級醫療救治實踐中,中國始終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重,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方劑,對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癥率和病亡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農村是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保障的重點地區,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是健康服務的重點人群。要抓好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運轉、藥品供應、重癥治療、老人兒童防護等工作,加強日常健康服務,突出重點人群管理,提供分級分類醫療衛生服務,特別是要發揮好中醫藥的作用。
要堅持辨證施治,合理選用對癥藥物;加強用藥指導,做好跟蹤隨訪,保障用藥安全。
咳嗽是機體的保護性反射本身不會引起肺炎
齊文升會上表示:咳嗽是機體的保護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
從中醫來看,熱退之后余邪未盡發生咳嗽,這類咳嗽往往表現為痰少、痰黏、咽癢等,此時應當認識到疾病已經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從中醫來看多為痰熱、陰傷等導致肺氣失宣,臨床可以選用清肺、潤肺、宣肺、化痰一類的中成藥都會有效,如急支糖漿、養陰清肺丸、杏貝止咳顆粒等。
有很多人擔心咳嗽久了會不會加重成肺炎,要明確的是咳嗽本身不會引起肺炎,肺炎除咳嗽以外還會有發熱持續不退,或喘悶,或乏力,或有大量的濃痰等等,如出現這些癥狀建議去醫院就診。
另外,家里老人、兒童如與平時狀態不同,比如精神倦怠、乏力、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要引起重視,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如何區分風寒還是風熱?專家建議這樣對癥選藥
劉清泉介紹,對于臨床表現為發熱、怕冷很明顯、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鼻塞流涕或咳嗽等癥狀的,多屬于風寒導致,宜服用具有疏風解表功效的中成藥,如感冒清熱顆粒、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清解退熱顆粒等。
對于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明顯、怕冷不明顯、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等癥狀的,多屬于風熱導致,宜服用具有疏風清熱,兼有化濕解表或清熱解毒功效的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或顆粒、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宣肺敗毒顆粒、清肺排毒顆粒、熱炎寧合劑(顆粒)、銀翹解毒顆粒、藍芩口服液、復方芩蘭口服液、痰熱清膠囊、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
患者可根據自身癥狀,選擇其中一種中成藥,按照說明書劑量服用1至2天后,如癥狀無緩解或加重,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切勿盲目同時服用多種功效類似的中成藥,特殊重點人群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著重緩解藥品供應緊張推薦70種中成藥供群眾居家治療時使用
黃璐琦會上介紹:當前,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國家中醫藥局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著重緩解藥品供應緊張。在指導各地做好相關中藥儲備的同時,印發《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推薦70種中成藥供群眾居家治療時使用,鼓勵各地制定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癥狀的中藥協定處方,允許相關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在醫療機構間調劑使用,千方百計擴大中醫藥供給。
二是快速擴充中醫醫療救治資源。加強中醫醫院發熱門診、急診、肺病科、ICU等科室建設。目前全國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都設置了發熱門診,擴容了ICU床位。開展醫療救治培訓,增加重癥救治力量。各中醫醫院積極開展互聯網診療,緩解接診壓力,同時統籌使用設施設備和調配醫護人員,提升資源利用效能。
三是在重癥醫療救治中強化中西醫結合。要求進一步建立完善“有團隊、有機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各地的救治專家組進一步充實中醫專家力量,進行重癥、危重癥中西醫結合救治巡診指導。要求各個醫院建立醫療救治中西醫協作工作機制,共同參與患者診療決策,同時發揮中醫藥在老年人和兒童醫療救治中的作用。
本稿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等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252-28431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