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一起“游客拒絕強制消費被導游趕下車”的事件引發網民關注。9月2日,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通報稱已立案調查。擬對涉事旅行社處罰款5萬元,并處停業整頓30天,對導游楊某處罰款2萬元,并處暫扣導游證30天(據9月3日澎湃新聞)。
該事件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這背后反映出的旅游亂象卻值得探討。近年來,旅游業“黑料”不斷,從購物點成為跟團必游景點、強迫游客購物或在購物點長時間停留,到導游公開在車上強買強售套票、當地土特產等新聞,頻頻見諸報端。
旅游法第35條明確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誘騙旅游者,并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在這起事件中,涉事旅行社和導游被依法處置,顯示了當地有關部門治理旅游亂象的決心,值得肯定。但是單靠處罰措施是否能夠及時為旅游亂象剎住車,還有待觀察。
記者注意到,很多旅行社推出的旅行團價格明顯低于市場正常價格,也正是“低價團”的大量推出,強制購物等涉及的消費維權問題也更為突出。此外,據相關媒體報道,導游大都沒有基本工資,主要靠帶團消費,團消費多少,直接決定了其收入,由于很多低價團本身就已經低于市場價格,只能通過購物消費彌補。
此外,受旅游淡旺季人流影響,很多旅行社對導游采取非固定雇傭制,旅行社對其管理較為松散,導游的權益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可見,當前旅游市場亂象是產業結構、從業模式、監管機制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因此,事后監管和處罰雖然必要,但要根治這種亂象關鍵還在于源頭治理。為此,旅行社要改變用人模式,改變唯業績論的單一評價角度,可以考慮將游客評價作為評價考核的指標,做到既激勵導游依法依規帶團,又消除其強制購物的動機;旅行社還要加強對導游的監督和管理,加強對導游相關權益的保障力度;此外,為了贏得行業競爭,旅行社應制定多樣化旅游路線,避免產品過于同質化,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相關部門應該將繼續加大對旅游亂象的打擊力度,依法打擊“低價團”等惡性競爭行為,維護旅游市場的正常競爭秩序,也為消費者能夠享有一個愉快旅行提供堅實保障;此外,還應該提高旅游行業進入和退出門檻,建立黑名單制度,提高其違法成本。當然,游客自身也應該提高警惕,打消貪圖便宜的心理,在遇到侵害自身合法權益問題時,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可喜的是,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監督局印發通知,決定于7月24日至10月31日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治百日行動。不久前,云南省文旅廳聯合公安、交通運輸部門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市場巡查,從嚴查處旅行社和導游指定購物、擅自變更行程等行為。這些都為旅游市場整頓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整治旅游亂象不能僅靠一家之力,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還旅游市場一片陽光。(檢察日報 趙曉明)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252-29908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