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消費>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好好看個電視,不該那么難

時間:2023-08-28 10:21:20|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點擊量:14522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多部門出手整治電視“套娃”收費亂象,引發社會關注。相關部署會指出,在今年年底前,開展試點工作和專項整治,聚焦解決“收費包多、收費主體多、收費不透明”問題,使電視“套娃”收費現象得到明顯改觀;大力改善用戶開機開電視的體驗,基本實現有線電視和IPTV開機即看直播電視頻道。

智能電視復雜的操作流程和層出不窮的收費項目,一度讓不少觀眾直呼“用著鬧心,看了頭大”。猝不及防的開機廣告,互不相通的會員體系,影片券、兒童專區等各類名目,極其繁復的操作界面,都令人不禁感嘆:如今,只是想好好看個電視,怎么就這么難?對此,紅星新聞發表評論指出:當初智能電視宣稱的“海量內容平臺”,儼然異化成了“海量薅羊毛窗口”。體驗友好度極低的生態,也讓許多家庭的智能電視成了專注吃灰的雞肋家電。

那么,原本是為了豐富人們視聽體驗的智能電視,為何衍生出了讓人“用著鬧心”的生態呢?

《經濟日報》在評論文章《把智能電視選擇自由還給觀眾》中分析:智能電視產業鏈各環節割裂,以及互聯網電視產業在商業探索方面的急功近利,是“套娃式收費”的重要原因。文章指出,現在該產業鏈條參與主體眾多,如內容版權方內容服務平臺、牌照商、電信運營商、終端廠商,產業各方在實際分工方面各自為營,導致互聯網電視收費主體多、名目多、渠道多?!赌戏饺請蟆吩u論也認為:層層收費的亂象背后,是“各家平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想‘跑馬圈地’、分割蛋糕,或是隨意擴大收費范圍,暗中轉移隱性成本。”

只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商業模式,在一開始就是以犧牲消費者的體驗感為代價的。無視用戶正當權益的背后,是商家的短視和傲慢心態,他們自以為掌握了終端,就可以予取予求、隨意薅用戶羊毛。然而,在大眾娛樂方式日漸多元化的情況下,智能電視如此“收割”用戶,只會引發普遍反感,最終反噬整個行業。

《新京報》的評論文章《治理電視“套娃”收費,讓觀眾免于被收割》就援引了江蘇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前不久發布的《智能電視相關問題消費調查報告》。相關問卷調查顯示,當消費者遭遇“套娃”收費后,超過六成(62.53%)消費者選擇使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端觀看,還有60.31%的消費者選擇其他渠道觀看,繼續購買會員的僅占28.3%。這說明,當電視介質的可替代性增強,套路滿滿的“套娃”收費,不僅不會給商家帶來可持續的收益,還會一步步將用戶推走,使智能電視陷入“年輕人不愿看,老年人不會用”的窘境。

對廣受詬病的“套娃”收費亂象,厘清多元主體的利益關系,對癥下藥、統籌治理方案,顯然極為必要。人民網發表評論文章建議:“要建立公開透明的收費機制,破除各種隱形套路,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不妨嘗試‘多合一’會員,各家App聯合讓利,使消費者通過一次消費,觀看多平臺的視頻內容。”而實現這一點的前提,是真正以用戶的權益和體驗感為核心,把更多精力放在打造優質內容上,從服務好消費者的邏輯思考問題。

此外,正如相關部署會強調的,電視大屏具有鮮明的公共服務屬性,不能任由商業屬性侵蝕公共服務的價值。澎湃新聞評論認為,對用戶特別是部分中老年群體而言,公共服務屬性至少包含兩個起碼的要求:“一是要讓他們能夠便利地看到傳統的有線電視直播;二是智能平臺的操作應該有適老系統,降低他們操作的技術門檻。”

就此而言,一個最基本的改變思路是:當用戶只想簡單純粹地看個節目時,能不能一鍵直達電視直播界面,繞開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附加功能”窗口?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253-29848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劉潔瓊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大學生暑假打工:“陷阱”防不勝防 維權困難重重
  • 下一篇:全國農村中小銀行資產規模穩步增長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