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師愛無痕 靜賞芬芳

時間:2021-04-06 09:32:23|來源:駐馬店廣視網|點擊量:50647

十年寒窗,孜孜求學,多年前我從遙遠巴蜀之地畢業,歸回眷戀的河南故鄉,如愿來到鶯歌婉轉燕語呢喃一派美麗的黃淮校園,成為高校的一名教師,我心中產生幾分欣喜。走進儒雅寬敞的校園,這里有來自全國各地求知的青年,寄托了多少莘莘學子和家長的殷切期望,承載著對未來美好的渴盼與夢想,我也深切感受到身為高校老師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之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高校老師擁有豐富的專業學識,嚴謹治學的追求態度,是我的目標價值導向。著名的新聞教育家方漢奇老先生講一輩子的中國新聞史,早已爛熟于心,但每次上課前仍然會認真準備兩小時,遇到一個小小學術問題竟不辭勞苦到遠方考證。方老先生作為榜樣,一直鼓舞我認真講好每一堂課,探索課程如何講才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收獲。為講理論類核心課程《融合新聞學》不那么枯燥,我觀摩諸多其他高校名師的先進經驗做法,并靜心深入思考,用切實行動落實到每一個具體舉措。

疫情期間,我在釘釘平臺錄制6400多分鐘以上的直播視頻,同時搭配簡約的妝容與端莊的服飾,每次上課前都會進行口部操發音訓練,反復調試機位、話筒和布景光線,挑選適合的中場休息背景樂,以昂揚飽滿、熱情洋溢的狀態完成每一次線上課程講授。我還制作虛擬主播說課和每講課程海報,以及講授預告短視頻,并匯編百余份素材案例,精選獲獎新聞作品并將其逐個打印成彩色便于攜帶的卡片,根據每講對應知識點發放,學生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即可觀看。搭建了“新媒體實踐教學平臺”微信號,并上傳1000多條教學相關信息,獲得5萬多的在線課程點擊量,實現從知識認知層面轉化為應用技能的提升。

有人問我“到底是什么讓我持續在做這些事情?”,我堅定地回答“是師愛!”。平日講課時,雖然自己默默付出很多,但能使眾位學生從中受益,則是我最大的歡喜與快樂。黃淮師德一代代傳承,仿佛是一股清泉噴發而迸發的力量,激勵著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無懼風雨,砥礪前行。為人師者,是令人傾羨的,也是普通平凡的,更是需要滿腔熱情和愛心托起的職業。我想到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的季鎮淮先生回憶,他上朱自清的《文辭研究》課時,班上只有兩人聽課,但朱自清仍如平常一樣講授,不但從不缺課,而且照樣做報告和考試。朱自清身上這份清華人的實干精神,激勵、鞭策我將師德師風融于每一次精心準備的課堂中。

教師一舉一動對于自己來說或許微不足道,卻對學生影響頗為深遠。師愛即師德的內涵,不僅是一名教師無私忘我的敬業和奉獻行為,也是對學生傾其全部的關愛。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凡是缺乏師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發展,只有真心實意去愛學生,才能精雕細刻地去塑造他們的靈魂。”依稀記得教書生涯中令人難忘的往事,每一次回想起,都在經歷著心靈深處的碰撞。那是在去年寒冷的冬季,給一個班級上課時,早晨七點半我提前趕到教室,一位男孩兒竟還比我先到,他說六點多就早早來到教室,看書等待我上課,令我十分驚喜,感動不已。當我看到這位學生求知勤奮的勁頭,那一雙明亮的眼眸,清純的臉龐洋溢著舒心的笑靨,深切感知初為人師教書育人的責任之重和心靈交流的美好溫暖。這位男生原本是課堂上總不愛參與互動且單獨坐在角落一隅的學生,自從我與他談心交流之后,并有意地專門提問他回答,逐漸他像換了個人似的,敢于主動積極回答問題,性格比從前變得開朗??吹剿淖兓?,還有許多類似事例,我心里像暖暖春風輕輕拂過一般舒展,像蜜蜂采到花蜜一般甘甜。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良好的師德不僅是對學生細微之處關愛和引導幫助,也是一份處于理智的愛,對學生付出真心的體諒和尊重之愛。一位女學生為了表達師生情誼,從老家郵寄一盒水果特產執意送我時,我委婉拒絕,縱使學生說:“你是老師,也是我的朋友,像姐姐一樣,為什么你就不能收下一點水果呢?”我告知女孩:“你的心意滿滿領受了,老師愛你,雖是小小一盒水果,我也很感動!請你把美味和室友同分享吧。”女孩臉上露出了甜甜笑意。從小事上謹守自己,言傳身教的統一,恪守心靈的純凈,更是對師德時處的謹守。

“光陰流轉,授業之恩難忘;尺素寸心,師生情誼彌深。”作為黃淮一名年輕的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無怨無悔。近日收到幾位學生被某校碩士研究生順利錄取的喜訊時,感謝老師一直以來的幫助和支持,還親切地稱呼我為“亦師亦友亦姐姐”,此時為自己在繁忙工作之余無償輔導的學生們考研順利錄取而精神滿足。師愛無痕,純真友好的師生情誼最難忘,最珍貴、最感人,我深知這份情感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馥郁,一份深入骨髓的沁人心脾,緊緊裹住我的心靈,滋潤我幸福愜意的心腸。

在教育這條路上,我一直在努力,默默前行;

在教育這條路上,我一直在摸索,灑下種子;

在教育這條路上,我一直在進取,學海無涯。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隨著新媒體時代知識更迭加快,教師更應該是一條清澈的,汩汩流動的小溪,吸引學生不斷汲取知識的養分。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學習和追求,始終站在知識前沿,閱歷春秋,辛勤耕耘,成為錘煉學生品格的引路人和筑夢者,為大美黃淮建設貢獻我青春無悔的力量!

(作者 黃淮學院文化傳媒學院 劉文琦)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26170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張雪凝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射雕英雄傳》英譯本:用“鏡頭感”表現“武俠滋味”
  •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2.4億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