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莫里索創作于1872年的《搖籃》。
資料圖片
180年前,在法國中部的布爾日誕生了一位日后與馬奈、莫奈等印象派大師并駕齊驅的女性畫家,她就是貝爾特·莫里索。作為19世紀印象派畫家,莫里索是第一個被公認的女性現代主義繪畫大師,她將一生的命運與印象主義緊緊聯系在一起,并把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都傾注其中,在印象派畫家中聲譽頗高。莫里索的全部作品包括416幅油畫、191幅粉筆畫、240幅水彩畫、8幅版畫、2件雕塑和300余幅素描,這些作品真實地展現了在那個女性藝術家難以獲得社會認可和尊敬的時代,她是如何將女性身份、婚姻家庭與繪畫事業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名杰出藝術家的。
1841年,莫里索出生于一個頗有聲望的中產階級家庭。受家庭熏陶,她從小就喜愛繪畫,少女時代先后師從學院派畫家夏加納、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的學生約瑟夫·吉夏爾,二人在古典主義繪畫方面的深厚積淀為莫里索的寫實技法夯實了基礎。20歲那年,她師從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風景畫家、巴比松畫派的中堅力量卡米耶·柯羅。巴比松畫派提倡“面對自然、對景寫生”的現實主義創作理念對莫里索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她日后跨進印象派大門的助推力。
聽從柯羅的教誨,莫里索穿梭于博物館臨摹名作和戶外風景寫生之間,畫技大有進益。創作于1863年的《諾曼底的茅草屋》是其作品中不多見的一幅風景畫。在畫中,畫家采用稀薄透明的色調,筆觸如同輕輕掃過,不經意間散布在畫面中的小色點增加了光線的質感,草地蓬松、樹影婆娑,這種若有若無的溫柔和朦朧使畫面明顯帶有柯羅那充滿詩意的風景畫意味。1864年,莫里索的《瓦茲河畔的回憶》和《奧維斯的小路》兩幅風景畫首次在官方沙龍展上亮相,此后她定期參加沙龍展,并逐漸嶄露頭角。
1868年,經畫家方丹·拉圖爾的介紹,莫里索與馬奈相識,自此二人建立了“亦師亦友亦知己”的深厚情誼。一時間,莫里索成了馬奈畫中經常出現的形象,那幅著名的《陽臺》中的白衣女子就是以她為模特創作的。經由馬奈引薦,莫里索結識了巴齊耶、莫奈等人,逐漸走進印象派的藝術圈。1873年,在莫奈、雷諾阿、畢沙羅等人成立的“無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協會”(印象派的前身)章程制定委員中,莫里索是唯一的女性。1874年印象派首次舉辦畫展至1886年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畫展,是莫里索的印象主義創作時期。
作為前衛藝術的領軍人物,馬奈是莫里索走上現代藝術道路的指導者和引領者。莫里索創作于這一時期的《閱讀》《在陽臺上》《丁香樹下》等諸多作品中,都能找到馬奈繪畫的影子?!堕喿x》描繪了莫里索姐姐與母親一同讀書的場景。畫面中母親身著黑衣,與姐姐的白色衣裙形成強烈對比,構圖大膽,用色簡潔。在陽光照射下,白色衣裙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變化,人物臉部肌膚在背景和黑色的映襯下,被畫家刻畫得明麗剔透。這種大面積黑白對比的用色明顯源自馬奈的繪畫風格。而在莫里索加入印象派之后,她又反過來用印象主義的藝術理念引導馬奈。在莫里索的影響下,馬奈走出房門,在外光下創作,更加關注光線和色彩的變化??梢哉f,莫里索和馬奈在藝術道路上是互相成就的關系:沒有馬奈,莫里索不會走進印象派;沒有莫里索,馬奈也不會成為一名真正的印象派畫家。
1874年,莫里索參加印象派首次畫展。同年,她與馬奈的弟弟歐仁·馬奈結婚?;楹?,莫里索在繪畫事業上得到了歐仁的贊賞和支持,和睦的家庭成為她投身藝術的內在動力。夫婦二人時常在家中舉辦藝術沙龍,??陀杏∠笈僧嫾夷?、雷諾阿、德加和詩人馬拉美等人,也不乏當時的藝術評論家。他們在一起切磋畫藝、策劃展覽、共謀印象主義的未來。在此期間,莫里索留下了大量印象主義風格的作品,如《年輕的女傭》《夏天》《歐仁·馬奈與女兒在布吉瓦》等。這些作品中,畫家使用印象派典型的急促的用筆,表現出光線與色彩瞬息萬變的視覺印象。而從1886年至1895年莫里索去世的近10年間里,畫家在探索光線表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畫面構圖和背景更加簡潔,色彩更加鮮艷,筆觸從印象派短促的用筆轉變為運用更長的線條來塑造形體,畫風延伸到現代藝術中。
莫里索的繪畫雖然屬于印象主義,卻更具獨特的藝術魅力,這與畫家的女性身份不無關系。莫里索的繪畫多表現婦女兒童或家庭生活題材,她也沒有像男性畫家那樣另辟專門的工作室,而是在客廳作畫,據說有客人來訪時,她就把畫具收進櫥柜中。在那個新舊觀念碰撞的時代,莫里索憑借智慧、才華和女性特有的細膩柔韌、真誠善良的性格,出色地完成了家庭和社會角色的工作,在社會活動中大方得體、不卑不亢,既不激進乖張,也不卑微迎合。
莫里索從女性視角觀察生活,女性是她繪畫中的主角。她用飽含深情的畫筆記錄母親、女兒、姐姐、女傭、保姆等人平凡的生活,她們散步、閱讀、梳妝、做女紅、打掃房間、照顧孩子,閱讀的女性端莊而有思想,勞作的女性勤勞而有尊嚴。莫里索畫中的女性從來沒有為取悅男性而搔首弄姿、扭捏作態的形象,也從來沒有對女性形象的自我詆毀,所有人都善良美麗且有獨立的人格。在創作于1872年的《搖籃》中,畫家表現了姐姐艾瑪正在看護搖籃里的孩子。畫面溫馨甜蜜、平靜安詳,艾瑪一只手托著下巴,另一只手輕輕地放在搖籃上,目光溫柔地望著紗帳中熟睡的嬰兒。艾瑪的暗藍色上衣和背景中小面積的黑色,豐富了畫面色調的層次和構圖的韻律。墻上的紗簾透射出朦朧的淡藍色,烘托出搖籃和紗帳的暖色調,使畫面充盈著濃濃的暖意、愛意與詩意。
1896年,在莫里索去世后第二年,法國杜蘭·魯埃畫廊為她舉辦了回顧展,莫奈等眾多知名畫家親臨畫展,悼念這位杰出的藝術家。馬拉美親自為展覽目錄作了序言,對莫里索的為人和藝術成就充滿敬意:“讓我們轉頭看看這墻上懸掛的諸多作品,大家常常贊嘆這些畫作顯示出一位女性的卓越才華,一位大師的天賦異稟。許多同時代的藝術大師將她視為并肩戰斗的畫友。她所有完美的作品無論與誰比肩都難掩其非凡的價值。她的奮斗與繪畫的發展緊密相連,并在藝術史上留下了不可忽略的一筆。”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26213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