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一周,鄭州市民陳女士被一個名叫熒光增白劑的東西弄得“有點煩”。按照網傳的辨認方法,手持一支紫光燈的她把孩子用的書本、衛生紙、剛洗過的衣物照了一遍,看著這些物品在紫色燈光照射下閃現出的斑塊兒狀熒光,想著微信朋友圈中各類“殘留熒光劑致癌”說法,陳女士徹底陷入了一種“持續焦慮”。近日來大河報記者對質檢、衛生、印染等多個行業的相關人士進行了走訪,解開這困擾了許多消費者的“熒光增白劑之惑”。
【起因】一支紫光燈照射出的點點熒光所引發的焦慮
最近一段時間,一支曾被用來“驗鈔”用的紫光燈,成了陳女士手中的“常備品”。自打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某品牌洗衣片的銷售者發布“閃著各種幽綠色熒光”的照片后,“熒光增白劑”便成了她生活中的一大憂慮。各類生活物品在紫光燈下所折射出的點點熒光,更是加劇了陳女士內心的恐懼。
“不怕你笑話,我也算是半個臨床醫生了,還有不少朋友也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但我真的無解。”作為一名在醫院醫技科室工作多年的大夫,陳女士頗為無奈地告訴記者,不僅是她,在她同學組成的微信聊天群里,也有很多人對此有著焦慮。
在現行國家標準《GB/T6687-2006染料名詞術語》中,熒光增白劑被定義為“一種無色的熒光染料,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激發出藍、紫色光,與基質上的黃光互補而起到增白效果”。
正是因為具備“與黃光互補增白”的效果,以棉花為原料的紡織品以及以紙漿為原料的各類紙張等這些“原料基質偏黃”的生活用品,在制造時對熒光增白劑可謂“情有獨鐘”。鄭州本地一家洗滌劑廠家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一種助洗劑,洗滌品中添加熒光增白劑“再正常不過,且已遵循多年”。
在行業標準《QB/T2953-2008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中記者也查詢到,二苯乙烯基聯苯類和雙三嗪氨基二苯乙烯類這兩類熒光增白劑被允許加入洗滌劑中。
那么,這些已“沿用多年”且符合標準的物質添加為何會引發憂慮呢?
【問題】“熒光增白劑之惑”為何匿跡多年后卷土重來?
大河報記者在采訪收集資料時發現,因熒光增白劑所釀成的風波與恐慌,這已不是第一次,早在幾年前,衛生巾、面膜、作業本等物品都曾“中槍”。而此波憂慮可謂換上了洗衣液的“馬甲”再度卷土重來,直接導火索便是一些在電商、微商等互聯網渠道出現的“洗衣片”——這種新興洗滌產品鋪天蓋地的宣傳。在一些洗衣片的營銷手段中,不乏“對比試驗”乃至“指名道姓”的攻擊。
一位洗滌用品行業的人士表示,營銷可以講“策略”,但憑空說熒光增白劑具有危害,甚至致癌,這樣做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他表示,近幾年網絡上有個怪現象,但凡和健康有關的言論不管是真是假都“特別有市場”。“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是這些言論傳播的最好的溫床。”他說。
對于此次“卷土重來”的熒光劑之惑,今年7月,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專門發布《針對近期有關洗滌劑安全性的惡意網絡信息的聲明》指出,近期在網絡上出現的關于主流洗滌產品對人體有害的信息,導致消費者對現有洗滌產品的安全性產生了極大困惑。但這些信息實質上是“以捏造不存在的所謂例證,采用夸張手法突出表現某些現象,或以張冠李戴的方式將無因果關系的事件聯系起來,造成洗滌用品安全性堪憂的假象”。
那么,已數次攪亂消費者情緒、引起恐慌的熒光增白劑對人體究竟是否有害呢?
【說法】熒光增白劑究竟有害無害?看專家怎么說
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基于目前所了解到的信息,未發現增白劑的使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與此同時,新中國成立最早的綜合性化工科研院所——沈陽化工研究院所轄的國家染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曾參與多個染料類國家標準起草的高級工程師季浩也向大河報記者表示,對于熒光增白劑可能給人所能帶來的危害,嚴格意義上講只是一種“潛在的風險”。
“要確定某一種熒光增白劑的危害,需要做嚴格的毒理學試驗、動物實驗等,但目前我們國家對這方面的研究還尚未成體系。”季浩告訴記者,目前已掌握的熒光增白劑僅大類就有近20種,這樣推算下來的具體化學結構可能會達到數百個。但他也表示,在現實生活中,針對某種物質是否會給人體帶來傷害,研究機構往往遵循著“從易接觸人群發現風險”的方法。而目前,國內熒光增白劑生產廠家的工人健康數據沒有發生過異動,較之此群體而言可以推斷,熒光增白劑對于無論是接觸時間還是接觸環境,都大幅低于這些廠家工人的消費者沒有明確風險。
季浩告訴記者,目前基于科學實驗所掌握的數據看,在“三嗪類”熒光增白劑生產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微量對人體具有明確傷害性的3類“三嗪類”雜質。但“拋開劑量談危害沒有意義”,季浩強調說,這3種有害物質只是雜質,在熒光增白劑中的含量微乎其微,再放到熒光增白劑在洗滌劑配方中的比重,這種危害只能說是一種“潛在的風險”。
此外,華中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沈永嘉,也曾在一篇公開發表名為《熒光增白劑的毒性》的學術論文中,根據國外大量的動物實驗得出的研究成果向學界闡明,除去已被淘汰的熒光增白劑產品外,目前行業內所使用的常見熒光增白劑在動物體內不會被吸收,且實驗結果顯示,熒光增白劑對于皮膚的過敏、黏膜的刺激、傷口的愈合、過敏性、光毒性、光過敏性、對血液凝結、雌激素、致癌性、對胚胎均未有明顯影響。
畫外音>>>
季浩表示,選擇正規廠家出產的產品,消費者大可不必擔心熒光增白劑所帶來的危害。一位業內人士的說法也從側面印證了季浩的論斷,他告訴記者,熒光增白劑在洗滌產品中的含量可謂“過猶不及”,添加太多相反會影響增白效果。
【現實】多數相關產品標準未對熒光增白劑做出限定
“雖然大家有疑慮,但目前洗滌劑中含有熒光增白劑并不違規。”在河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下簡稱省質檢院)石油化工檢驗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國家對于洗衣粉(含磷及無磷)、洗衣液的3份國家標準中均未對熒光增白劑的含量進行限定。
同時,省質檢院輕工中心工作人員也向記者介紹,在目前市面常見的紙質個人護理類用品中,僅有紙巾紙(紙面巾、紙餐巾、紙手帕)和濕巾兩種產品的國家標準對于“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有“無”的要求。除此之外,包括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衛生巾(含衛生護墊)、紙尿褲(含紙尿片/墊)、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等產品的標準中都未進行明確規定。
與此同時,省質檢院石油化工檢驗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里的工作人員通過網絡、微信朋友圈等途徑也了解到了消費者對熒光增白劑的憂慮,他們也將加強相關方面的科研攻關力度,關注熒光增白劑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網傳信息中還有一種說法是國外市場上對于熒光增白劑的限定要比國內標準嚴。事實究竟是怎樣?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獲悉,目前我國洗滌劑產品中熒光增白劑的添加量在0.02%-0.4%之間,與歐美及日本相比略低或相當。
畫外音>>>
“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對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提升是一種必然。”季浩總結說,如果經濟能力足以支撐你在生活中“物物盡善盡美”這無可厚非,但沒有也不代表平時所使用的含熒光劑物品會有損健康。“花高價買來的究竟是好貨還是噱頭?這真的不好說。”他說。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ehui/show-184-5007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