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旅游局、國家發改委等12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十三五”期間,通過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使全國1萬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年旅游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河南省1065個村莊被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這一消息引發眾多網友點贊,網友認為,好政策貴在落實。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先期發展鄉村旅游比較好的村子是咋干的,聽聽剛入選鄉村旅游扶貧工程重點村的心聲。
網聚觀點
鄉村旅游已成潮流
網友“水中石頭”:現在鄉村旅游確實很火,是一種潮流,依靠家鄉的青山綠水賺錢,這是真本事。既能賺錢,又能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就是幸福。
網友“岱宗膚黃”:國家鄉村旅游扶貧政策的實施,可以幫河南很多貧困村子留住勞動力。前些年,我們支援外省建設,現在,該把家鄉好好建建了。
對國家扶貧政策點贊
網友“米蘭陽光”:真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們縣有好幾個村入選哦,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我們村已經開始行動了,相信老家會越來越美麗!
網友“家平安”:有我的老家卡房村,卡房村被稱為小延安,是革命老區,屬于深山區,貧困人口多?,F在好了,有政府大力支持,不愁我們過不上幸福好日子……
好政策關鍵還要看落實
網友“戰斗超人”:國家在制定扶貧政策、創新扶貧模式、實施扶貧路徑等方面確實動了腦筋下了功夫,關鍵看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
網友“夢時看劍”:100萬元看起來很多,實際用到一個村子的建設上時,就很少了。成效可能會比較慢,堅持5年到10年就會有效果,要持續投資才行。當然,也要提防這些款項肥了“蠅貪”,必須得監管好。一起加油吧!
記者連線“樣板村”經驗
郝堂村: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
在鄉村旅游方面,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走在了全省前列,是全國“美麗鄉村”首批創建試點鄉村。談到郝堂村的變化,10月17日,村委會主任曹永根說,郝堂村注重保留村落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村莊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經過三年的發展,郝堂村按照戶籍規定已經遷回戶口103人,30多位年輕人回鄉創業,開農家樂、辦茶莊,村子找回了活力,實現了涅槃重生。在湖南打工的袁德宏,回村開辦了“湘里鄉味”農家樂,生意非常紅火,旺季時8個房間天天爆滿。
山頭村:今年已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
山頭村是南召縣的一個村莊,是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南陽市人大代表、南召縣山頭村黨支部書記馬長來介紹,2015年初,山頭村開始引導村民開辦農家樂和農家旅社,還發掘整理了云陽鎮古老民間舞蹈“云彩燈”舞,經常在村文化廣場為游客演出。截至目前,山頭村鄉村旅游已經接待游客1萬余人次。“如今的山頭村,春有百花迎客,夏有綠葉除熱,秋有桂花散香,冬有梅花傲雪,
村莊與園林交相輝映。”馬長來說。
“新星村”談未來
陶行村:打造20戶農家樂示范點
我省入圍“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的1065個村莊中,商城縣汪崗鎮陶行村位列其中。陶行村東瀕鐵佛寺水庫,西鄰鲇魚山水庫,環境優美。談及未來規劃,陶行村村支部書記宋科軍信心滿滿:“準備著力抓好精準扶貧,打造20戶農家樂示范點,帶動貧困戶脫貧,提升鄉村旅游接待能力。要以旅游集散地、大文源山莊、森林公園為一體的大別山休閑旅游度假村項目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使旅游開發與農民脫貧致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讓旅游業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專家觀點
保護鄉村文化守護農耕文明
10月17日,大河網記者采訪了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宋軍令博士,他認為,實施旅游扶貧政策,能夠激發農民對鄉村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農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全方位增強農民對鄉村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積極性,吸引鄉村旅游人才返鄉創業就業。當然,要盡量避免“鄉村性”缺失、過度商業化、同質化競爭與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
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副教授鮑春裕認為,鄉村旅游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堡壘,是保護鄉村文化、守住農耕文明之根的必要手段。鄉村旅游的大力開展,同時也是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文明教育的契機,鄉村發展了,就業渠道多了,也為留守居民和返鄉人員就業提供了重要平臺,還是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劑。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ehui/show-184-5996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