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電 (記者熊建)日前,“西醫大家話中醫”分享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座談會上,《大家話中醫書系·西醫大家話中醫》叢書新書發布儀式同時舉行。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聯合中國中醫藥報社、健康報社等媒體組成項目組,歷時近2年,對王振義、韓濟生、孫燕、湯釗猷、鐘南山、陳香美、張運、葛均波、寧光、賈偉平10位西醫領域的院士進行了訪談,編輯出版了《西醫大家話中醫》叢書。
“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擴大中醫藥發展的同盟軍與朋友圈,對于營造更好的中醫藥發展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秦懷金說,“中醫藥古老,但理念不落后,理論體系完整,臨床療效確切,是推動中西醫結合和協同創新,開辟我國醫學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方法、新范式、新賽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院士認為,當前總結并傳播“西學中”專家學者經驗的意義非凡?!段麽t大家話中醫》的編寫,是一件有意義的大事。“我國有兩套醫學,中醫和西醫,從不同角度來把握人體的健康,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可以互補,但是不能互相取代。”他說,“中西醫結合需要高層次的有機、有序結合,實現優勢互補,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以患者為本,最大化患者受益是中西醫結合的最終目標,也是醫學發展的核心理念。這一觀念貫穿于《西醫大家話中醫》一書。”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談及個人親身經歷,從接到研究針麻任務時的難以置信,到親眼見證臨床實效的大為震撼,再到深入研究體會到其中深刻的社會意義,逐步成為用現代科學方法向世界證明針灸的開拓者。他呼吁用科學方法探索治療規律,優化方案,為古老針灸學注入新的科學內涵。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說:“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在發展階段,人是這個地球上最高級的生物,我們現在對其認識還非常膚淺,如果兩套體系能夠互相促進、找到共同的東西,著眼于人類的健康,就可以讓醫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他建議,西醫應借鑒中醫的辨證施治思維,中醫則可學習西醫的科技診療手段,實現優勢互補。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2144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