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3日,國際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傳染病》發表了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曹彬教授團隊題為《新冠病毒在組織中的持續存在與長新冠癥狀之間的相關性:一項中國橫斷面隊列研究》的結果。研究表明,在輕癥新冠康復患者中,殘留的新冠病毒可能持續存在,并且病毒持續存在與長新冠癥狀顯著相關。
類似感冒的病毒感染類疾病多長時間能好?如何判斷“感冒”好了?癥狀完全消失后,“感冒”就真的好了嗎?帶著這些疑問,曹彬教授團隊從新冠病毒能否在體內持續存在入手,到病毒持續存在是否和長新冠癥狀相關,再到二者相關性的潛在機制探索,為大家逐步揭開病毒感染類疾病何時真正康復的面紗。
2022年12月,奧密克戎席卷北京,男女老幼紛紛“中招”,在經歷了一周左右的發燒、“刀片嗓”、咳嗽之后,大部分人回歸了正常的生活。調查研究是從此次疫情后1個月第一批來醫院做手術的患者開始的,這些患者因肺結節、胃癌、甲狀腺結節、膽囊結石等,早在奧密克戎感染暴發前就在醫院預約了手術。他們在手術前雖然感染了奧密克戎新冠病毒,但是癥狀不重,而且已經康復。
在獲得每一名患者的理解、支持和知情同意后,研究人員共調查了225名輕癥新冠康復患者感染后約1、2、4個月的317份樣本,包括血液樣本,胃鏡留取的胃黏膜樣本,以及13種手術切除的組織樣本,包括胃、肺、皮膚、腸道、血管、腎臟、乳腺、甲狀腺、肝臟、腦、胰腺、膽囊和闌尾,利用高靈敏度ddPCR等多種方法對這些標本中的病毒核酸和蛋白進行了檢測。
結果顯示:在感染后1、2、4個月,手術標本中的病毒RNA檢出率分別為30%、27%和11%。病毒量從幾個到幾萬個拷貝數不等。提示病毒雖然有被機體緩慢清除的趨勢,但在感染后數月,仍可在部分患者體內持續存在。在43%的樣本中可檢測到病毒亞基因組RNA。提示這些殘存的病毒仍然在進行復制。在免疫受損(如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漿、粒細胞和單個核細胞中也檢測到了病毒RNA,而免疫正?;颊哐褐袡z測不到病毒RNA。提示免疫受損患者體內病毒持續存在的風險更大。
顯然,“感冒”癥狀消失了,并不意味著“感冒”就真的好了。
那么,體內存在微量病毒,對身體又有什么影響?
曹彬教授團隊研究發現:病毒長期存在的組織中,參與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防御的基因顯著下調,與補體和凝血級聯相關的基因表達失調,參與膽固醇代謝的基因表達失調,表明病毒持續存在會影響宿主細胞功能。
也就是說,當人體被病毒感染,正在經歷發燒、“刀片嗓”等癥狀時,這些病毒已經通過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并在體內廣泛播散了。即使癥狀完全消失,病毒還繼續在人體內存在,人體正在進行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免疫系統正在夜以繼日地“負荷工作”,凝血和膽固醇代謝穩態不再……
免疫力正常的人病毒清除得快,免疫力低下的人病毒清除得慢。但是,11%的人在感染后4個月,體內還能檢測到病毒,這個比例并不低。研究人員還發現:康復患者中病毒RNA的檢出與長新冠癥狀顯著相關,且病毒拷貝數較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現長新冠癥狀。
由此,研究人員認為,病毒性“感冒”并不像想象的那樣,不到一周就好。“感冒”也不像以前理解的那樣能夠“自愈”,扛一扛就能好。“感冒”對機體的影響是持續的,嚴重的。對于淋巴瘤、白血病這樣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冒”對身體的影響更大,持續時間更長。
因而,曹彬教授團隊提醒,對待“感冒”,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首先要想辦法預防“感冒”,比如在流行季節,戴口罩,減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減少被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機會;對于有疫苗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要及時接種疫苗,特別是免疫低下者。“感冒”后,要在最短時間診斷出是哪種病毒感染,因為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間窗口期很短,如流感病毒感染應在48小時內用藥,新冠病毒感染應在感染后5天內用藥。早用抗病毒藥,能縮短病毒在體內存在的時間,減少病毒對機體的影響。
癥狀如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感冒”,即使癥狀很輕,也并不是一過性的,對身體的影響也不是可有可無的。“感冒”,特別是反復發生的“感冒”,對健康的危害可能是長期的,現在,是時候開始改變對“感冒”的陳舊觀念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2225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