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健康>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常見消化道疾病科普

時間:2024-07-22 16:40:54|來源:駐馬店廣視網|點擊量:1376

全媒體記者 梁翊韜 通訊員 姚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習慣也在發生改變。因此,消化系統患病的概率也在逐年上升,關注消化道疾病,已經成為我們的重中之重。駐馬店市中醫院醫生科普幾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讓大家可以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定義為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適癥狀和(或)并發癥,常見癥狀為胃灼熱和反流,不典型癥狀為胸痛、上腹燒灼感、上腹痛、上腹脹、噯氣。部分患者反流物可到達咽喉部及口腔,引起食管外癥狀。括咽喉不適、咽喉異物感、聲嘶、咳嗽或哮喘等。有些常見的慢性咽炎、咳嗽、哮喘反復治療,療效不佳,可能是反流引起的。

建議具有反流癥狀的初診患者行內鏡檢查。內鏡檢查可排除上消化道惡性腫瘤,診斷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狹窄和巴雷特食管等疾病。

正常情況下,食管胃交界處的下食管括約肌、膈肌及附近的肌束及韌帶等通過協同作用,在胃食管交界處共同形成一高壓帶,形成抗反流屏障,這一“屏障”遭到破壞導致了胃食管反流病。

調整生活方式是胃食管患者的基礎治療手段,包括減肥、戒煙、抬高床頭、改變飲食習慣等。

治療包括抑酸藥物、中藥辨證施治、內鏡下賁門緊縮術、內鏡下射頻消融術、胃底折疊術。如內鏡下賁門緊縮術是在近賁門的食管和胃底部進行黏膜套扎,使套扎局部及黏膜下形成瘢痕,賁門直徑縮小,增加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阻止胃內容物反流,這項技術對于頑固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療效好,可減少長期口服藥物的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且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術后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一系列優點。

慢性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指胃黏膜反復損害導致固有腺體萎縮,可引起腸化生和異型增生,常見病因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十二指腸反流、不當飲食及藥物等損傷、自身免疫及遺傳因素。

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痛、腹脹、餐后飽脹及早飽感,進食可加重或減輕。還可有食欲減退、噯氣、反酸、惡心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出現消瘦、乏力、健忘、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也沒有任何癥狀。中、重度萎縮有一定癌變幾率。

慢性萎縮性胃炎歸屬于中醫“胃脘痛”“痞滿”“心下痞”“嘈雜”等病癥的范疇。古今眾多名醫名家在充分把握本病的病因病機的基礎上,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經驗及有效方劑,療效顯著。非藥物療法如:“針刺、電針、穴位注射、穴位埋線、艾灸、穴位貼敷”等均具有獨特的療效。中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上,強調從整體出發、辨證論治,具有獨特的優勢,不僅能夠緩解臨床癥狀,還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胃黏膜萎縮、腸化及異型增生的病理狀態,甚至使部分患者的萎縮、腸化得到逆轉,減緩病情的發展。

幽門螺桿菌感染

我國是H.p高感染率國家。我國目前的H.p感染率為40%~60%。

H.p感染是一種感染性疾病,是我國胃癌的主要病因。目前認為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根除H.p可降低我國的胃癌發生風險,有效預防胃癌。HP不是一種人體共生細菌,更不是一種益生菌。除個別特殊情況外,該菌對人體而言是一種有害菌。

除非采取主動干預措施,H.p感染不會自行消除。

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胃癌最為重要的可控手段,根據日本的經驗,18-40歲之間,根除受益最大;除能治愈Hp相關胃炎、降低胃癌風險外,還能減少細菌向其子女傳播的機會。如果患者有消化性潰瘍、Hp相關性消化不良(上腹脹悶、疼痛、噯氣、反酸、灼熱、胃灼熱、嘈雜樣、惡心嘔吐、胃納減退等癥狀),根除Hp后患者可以明顯獲益,應進行Hp根除治療;即使患者沒有明顯癥狀,但根除Hp可明顯降低胃癌的發病率,為了防止胃癌的發生也必須根除Hp。

結腸息肉

大腸息肉泛指腸黏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有統計50歲以上,幾乎一半的人都會長息肉。醫學上早已有明確的定論:80%-95%的大腸癌(包括直腸癌、結腸癌),是由大腸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的。腸息肉但也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癌變。如果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論上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終于有一天會癌變,是需要切除的,如果是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不是必須切除的。而判斷這些需要腸鏡檢查、專業醫生及病理結果。臨床上70%以上的息肉為腺瘤性息肉,因此大部分息肉都是需要切除的,腸息肉變成腸癌需要5—15年,因此預防腸癌的最好辦法是腸鏡檢查盡早發現,及時切除。因此我國的專家共識建議除了部分小于5毫米的非腺瘤性腸息肉不需要切除,其他腸息肉均應在腸鏡下盡早切除,切除通常是微創的,比較經濟、安全,息肉切除后需按醫生要求定期復查。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多種病因導致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炎癥反應。臨床以急性上腹痛及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為特點。輕者以胰腺水腫為主,臨床多見,病情較輕,預后良好。少數重者的胰腺出血壞死,常繼發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稱為重癥急性胰腺炎。

中醫治療急性胰腺炎有多種方法,常應用中藥封包外敷、中藥保留灌腸、內服中藥湯劑、針灸治療,“四位一體”療法,治療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能有效緩解患者腹脹腹痛癥狀、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改善相關生化指標、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減輕炎癥滲出,減少并發癥,早期控制病情,恢復胰腺功能,在急性胰腺炎的個體化綜合治療過程中有獨特的優勢。

丙肝、乙肝

丙肝目前有口服特效藥物,對于沒有肝硬化的患者,治愈率可達到98%以上。我們國家已經制定了2030年消除丙肝目標,只要是參保居民,門診可70%以上報銷療程3個月的口服藥物。因此丙肝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治愈。

乙肝也是有一定的治愈可能的,可以選擇口服藥物長期控制乙肝病毒復制以達到穩定病情,預防進展為肝硬化或者抑制肝硬化進展。對優勢人群如兒童、年輕人、無肝硬化患者,應用干擾素治療,以清除乙肝病毒,一部分病人在??漆t生的指導下是能夠達到完全治愈的。

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它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胃腸道動力紊亂,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便后緩解。大便性狀發生改變,出現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診斷腸易激綜合征需要查腸鏡等檢查排除腸道腫瘤等器質性病變。

這個病非常常見,在我們本地很多病人把它稱為慢性結腸炎、老腸炎、慢性腹瀉,甚至是慢性便秘,經常因為飲食誘發,有病人形容我一吃辛辣、生冷、油膩食物就拉肚子、肚子疼,檢查腸鏡又沒有什么大問題,吃一些止瀉、消炎藥物可能有效,但是一停藥又恢復原樣,不能除根,這種多半是這個病。

這種病也不是不能根除的,治療上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暫時先不吃那些容易誘發疾病加重的食物,避免焦慮抑郁情緒,然后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對癥治療。臨床上我們用中藥調理腸胃,改善胃腸功能,改變體質,從根本上治療才能治愈。(編輯 李宗文)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2929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李宗文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大暑時節 謹防“情緒中暑”
  • 下一篇:氣溫下降 兒童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期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