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健康>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患有心血管疾病,還能運動嗎

時間:2024-12-13 16:53:03|來源:健康中國|點擊量:1216

運動對健康的益處已由大量的循證醫學證據所證實。然而,在看到運動積極作用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不適當的運動可能帶來的風險。

今年,《心血管運動醫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編寫《指南》的初衷,一方面是幫助那些因心血管疾病而猶豫是否進行運動的患者安心地參與到運動康復中來,另一方面也是為普通大眾提供科學的運動指導,以避免運動中猝死等極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心血管疾病患者

更應該參與運動

適度運動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復和治療大有裨益,這已經被很多大樣本臨床研究證實,也是我們編寫《指南》的依據。

然而,并非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能如此順利地回歸運動。生活中,我們更常見到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想運動而不敢動,比如安裝了支架的患者。此外,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焦慮癥和抑郁癥等都是常見的慢性病,也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些疾病患者在想運動時往往也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如何幫助各類患者進行安全的運動鍛煉呢?

《指南》為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人群和其他慢性病患者,都提供了運動管理建議,既指出了特定人群運動相關的潛在心血管風險,又推薦了降低風險、改善心功能的可選運動方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運動管理也單獨成章,納入了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旁路移植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力衰竭、心臟移植術后等復雜而高危的臨床情形。

計劃參與高強度運動者

要評估風險

無論是普通人群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運動前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必要的風險評估,都是保障運動安全的關鍵。

有運動習慣且風險低或風險中等的人群可以不限制運動,包括競技性運動。

久坐不動者和高風險或極高風險人群,可以進行低強度運動,此時無需進一步進行風險評估。

計劃參與高強度運動的人群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要在運動前進行風險篩查及相關評估。

風險篩查的手段包括病史采集、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肺運動試驗等。心肺運動試驗是目前綜合判斷心肺功能最準確的檢查,可以通過測定人在休息、運動及運動結束時恢復期每一次呼吸的氧攝取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和通氣量(VE),及心率、血壓、心電圖等,全面客觀地把握其運動反應、心肺功能儲備和功能受損程度,為制訂個性化的運動處方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很多三甲醫院的心血管科都有相應的亞??瓶梢蕴峁┻\動風險評估服務。在評估的基礎上,醫生將給出包含運動頻率、強度、時間、類型、運動量及進階計劃在內的運動處方。

心血管病患者

參加運動前

要了解的注意事項

★大體重人群需要特別注意心血管風險和肌肉骨骼健康問題,應限制肥胖者在堅硬地面上的高強度負重鍛煉。

★高血壓患者進行抗阻鍛煉和靜態運動(如靠墻蹲、平板支撐)時,其降壓效果與有氧運動相當,甚至效果更好。

★血壓控制良好但風險較高或有靶器官損害的成年人,不建議進行高強度的抗阻運動。

★糖尿病患者應少量多次開始運動,最少每次10分鐘并逐步進階。

★團體運動對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癥狀的改善具有更好的效果,患者可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每周進行1次以上的團體運動訓練。

★植入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的患者,應盡量避免參與可能引發胸部創傷風險的運動,如足球、籃球和棒球等。

來源:《大眾健康》雜志

作者: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北京醫院心血管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醫師 汪芳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4136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李宗文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女性雌激素缺乏,骨質疏松年輕化的“主謀”
  • 下一篇:氣血不足別忽視!中醫專家教你對癥調養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