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京9月18日電記者靳昊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2013年至2022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生產、銷售、提供假藥罪,生產、銷售、提供劣藥罪以及妨害藥品管理罪一審刑事案件2.8萬余件,判決人數3.8萬余人。
1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5起危害藥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分別為黃某霖等生產、銷售假藥案,閆某銷售偽劣產品案,張某松等生產、銷售假藥案,楊某魚、蔡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以及未某等生產、銷售假藥案。
據了解,上述5起案件涉及進口藥品、疫苗、醫療美容藥品、特病藥品、口腔科非處方藥品等不同藥品類型,包括網絡犯罪、消毒產品冒充藥品、醫保騙保等典型犯罪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多名被告人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被處以高額罰金,體現了人民法院堅持人民至上、從嚴懲治危害藥品安全犯罪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其中,在張某松等生產、銷售假藥案中,本案被告人用“凍干粉”冒充不同國家、不同品牌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俗稱“瘦臉針”),經檢驗,涉案產品均未檢出A型肉毒毒素成分,被認定為假藥。經查,二被告人生產、銷售金額共計57萬余元。法院以生產、銷售假藥罪判處被告人張某松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70萬元;判處被告人張某林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24-30036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