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達州回應3萬斤魚被“熱死”
昨日,有媒體報道稱,由于高溫天氣,致四川達州一養殖場3萬多斤魚“被熱死”一事。事件曝光后引發社會關注,也有不少網友對“魚被熱死”一事表示質疑。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達州市畜牧漁業科處獲悉,高溫并非導致這處魚塘3萬多斤魚死亡的唯一原因,“與魚塘養魚密度及水質都有關系”。
涉事魚塘位于四川達州市達川區金壇罐村,養殖場負責人介紹,魚塘面積約10畝,水深1.6-1.7米,安裝了四臺增氧設備。25日,他發現魚塘大范圍的魚都死了,于是村里就趕緊組織村民把死魚撈上來。
魚塘負責人表示,自己“養魚已經近30年了,第一次出現這種大范圍死魚的情況。當時魚塘的溫度控制器壞掉了,沒有顯示具體的水溫,但是我的手指接觸到水的時候感覺到了水有點發燙”。
此外,魚塘負責人補充說,“養殖場每年都是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養魚種類的。今年我養殖場主要以仔鯰為主,所以死的大部分也都是仔鯰,這是我今年養的第一批,死了大約有3萬斤,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每斤7元來計算的話,損失了20多萬。”
據了解,自7月24日以來,達州氣象臺已經發布了兩次高溫橙色預警,達州市大部分地方最高氣溫超過35℃。
魚塘所在的罐子鄉蕭姓副鄉長向北青報記者透露,26日上午,達川區農業局相關部門和漁業水產站到養殖場查看了具體情況。蕭副鄉長稱,“漁業水產站的技術人員診斷說,(死魚)是高溫天氣導致的。”此外,蕭鄉長提到,他們鄉共有十多個養殖場,其中事發養殖場是養魚投資最大、養殖密度最高的一處。
昨日,就3萬多斤魚“被熱死”一事,北青報記者致電四川達州市畜牧漁業科進行咨詢。工作人員稱,該養殖場出現大范圍魚類死亡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我們今天(27日)上午在網上看到了這個消息,派市里的技術人員去調查了。高溫不是魚類致死的唯一原因,這跟魚塘的養魚密度以及水質都有關系。”
南方高溫將持續到7月底
中央氣象臺27日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預計28日白天,江南、江淮、華南北部,江漢、黃淮西部和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陜西關中平原,重慶、貴州東部以及甘肅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寧夏北部、新疆等地有35℃-39℃的高溫天氣。其中,浙江中北部、安徽東南部、江蘇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41℃。
7月20日開始,中國四川盆地中東部、江南東部、華南東部出現高溫天氣,隨后高溫影響范圍逐漸擴大,從23日開始,中東部大部地區出現高溫天氣,而且強度持續增強,多地最高氣溫超過40℃。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此次高溫天氣過程影響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江漢、江淮、江南等地高溫持續時間較長,但黃淮、華南等地部分時段受降水或云區影響,高溫會有間歇或波動。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84-4712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