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政協文史工作始終堅持“三親”特征,注重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社會價值,在不同時期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南省政協融媒體中心聯合大河網推出《史話河南》系列短視頻欄目,根據河南省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主編的“記憶”系列圖書, 選取“三親”史料中的精彩稿件,采用朗讀和評述的形式,制作新媒體產品,讓文史資料活起來,也為后人保留更為鮮活、生動、直觀、形象的史料。
大河網訊 有這樣一種非遺技藝,捶一捶,就能讓草葉印到布上,在木棒槌敲打的叮叮當當中,地里的草葉就長在了棉布上,草以另一種生命的形態生長,在布上永不枯萎。
這真是一件充滿詩意的事情。
那么,這些圖案是怎樣染到布上的?是真的草葉還是畫上去的形狀?
“捶草印花”,是利用鹐棒棒草這一豫西地區獨有的野生植物,把它們夾在白布中間,用棒槌捶打,野草的汁液就滲入到棉布中,草葉形狀的圖案就印染在了布上,被染過的布不易褪色,環保美觀。
捶草印花技藝為陜縣獨有,極具地域特色和藝術價值。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此項技藝頒發了中原棉布印染技藝(捶草印花技藝)證書。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捶草印花技藝傳承人朱秀云說:“捶草印花技藝是老祖先發明的,古老但有著原生態的美,不管是民間百姓還是美術專家,都非常喜歡。我想留住這門古老而美麗的技藝,讓它走進千家萬戶。”(省政協融媒體中心 魏蔚 李彤)
素材來源:《鄉村記憶》叢書
河南省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編寫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88-29012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