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侯娟娟 李麗 張詩語(實習)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7月22日15時44分,我們迎來大暑節氣。此時節,熱浪滾滾,萬物如同被蒸煮,我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公歷每年7月22日至24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暑”代表炎熱,“大”代表炎熱的程度。古語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意思是大暑就是最為炎熱的時候,這時的驕陽如烈火,大地上熱氣蒸騰;暴雨時,天氣又悶得令人喘不過氣來,人們像是生活在一個蒸籠里面一樣。
大暑節氣有曬伏姜、喝伏茶、燒伏香、送“大暑船”等習俗。此時天氣濕熱,很容易導致身體受潮濕氣過重。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駐馬店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治中醫師副主任柴坤表示,大暑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了頂點,養生既要防暑降溫,還要祛濕。
“大暑節氣人們容易因高溫潮濕而發生中暑,因此應該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和活動。建議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晚睡早起,適量運動,如散步、練八段錦等。”柴坤說,濕熱交蒸,還易傷脾胃,出現腹脹、食欲下降、乏力等,祛濕應清淡飲食,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為主。此外,暑熱致使人體毛孔開放,汗出不斷,陽氣大泄,衛外不固,風寒易乘虛而入,導致受涼,所以要防風寒,避免過度吹空調等,以預防感冒。(編輯 詹云清)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252-32922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