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陳磊
生活中,有些人遇事總愛問卜,而算命先生似乎總能洞悉人心,將我們內心深處的秘密一一“揭露”。這讓人不禁懷疑,他們真具備某種超自然的能力?
“其實,這背后隱藏的并不是玄學,而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巴納姆效應。”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九科主任趙順來介紹說,“巴納姆效應”指的是一種心理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心理學中有幾種機制可以解釋巴納姆效應的發生。首先,自我偏見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們往往更愿意接受那些正面、模棱兩可的評價,而對負面的評價卻容易忽略。算命先生通常會使用一些中性的、甚至是正面的語言,如“你很有潛力,但有時會對自己失去信心”,這樣符合大多數人的自我認知的人物刻畫,來讓算命者覺得這些描述具有高度的個性化。
其次,確認偏差也是關鍵因素之一。當我們接收到一條模糊的信息時,大腦會自動尋找與之匹配的經歷或情感。例如,當算命先生說你“最近在工作上有些壓力”,你可能立即聯想到某次加班的經歷,而忽略了自己工作順利的其他時間。這種傾向讓人們更容易記住符合描述的部分,而忽略不符合的細節。
正確避免巴納姆效應要增強自我意識,定期花時間反思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以便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真實面貌。使用具體、可量化的標準來評估自己,而不是依賴模糊的描述。另外就是培養批判性思維,對接收到的信息保持懷疑態度,尤其是那些聽起來過于籠統或絕對化的描述。檢查信息的來源是否可靠,避免盲目相信未經證實的言論。同時還要避免過度依賴外部評價,依靠自己的價值觀、目標和原則來評價自己,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
趙順來提醒,巴納姆效應并非總是偽科學或欺騙性的。在一些情況下,巴納姆效應可以作為一種心理工具,可以用于增加個人的自信心和積極心態,但也需要對其進行審慎和理性的運用,以避免被誤導或產生負面影響。通過保持自我意識、批判性思維和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巴納姆效應來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編輯 詹云清)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252-33444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