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繼元旦之后,春節假期或將打響消費復蘇的“重要一槍”。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加之春節探親訪友、旅游出行的雙重需求,預計今年春節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的人流量將達到疫情以來的同期峰值。在文旅、餐飲、零售等市場加緊“備戰”春節消費旺季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藏在“路邊”的巨大消費市場——交通樞紐商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論高速公路服務區,還是鐵路候車大廳、機場候機樓,都是重要的人流匯集區,能夠將人流量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進一步釋放出行消費活力,市場規??蛇_萬億級。但目前,不少交通樞紐的商業供給不充分,加油站關門、充電樁未配、零售業同質、餐飲店高價等情況尚未徹底改善。產品與服務供給跟不上,擴大消費將無從談起。從不久前的元旦假期來看,不少商業還沒有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很多店鋪關得多、關得早。
眼下,要做好春節促消費工作,需要重點布局交通樞紐這一消費陣地。應著力補齊交通樞紐的公共服務短板,聚焦群眾呼聲最高、訴求最大的領域,保障高速公路服務區新能源汽車快充網絡有效覆蓋,建設母嬰室、司機之家等便民設施,增加餐飲區公共桌椅。應打造更加豐富的消費場景,讓游客有好逛、好玩的消費新體驗。在交通樞紐站點精心組織購物節,發展云逛街、云下單新模式,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全民樂享。各類樞紐的運營主體可采取為入駐店鋪階段性減租的策略,降低店鋪運營成本,形成“群眾實惠購、企業口碑漲”的雙贏局面。發放可在各類樞紐商店使用的消費券,激發群眾消費意愿。此外,還要規范經營秩序,確保消費維權聯絡站全覆蓋,對商鋪定期開展執法檢查,重點檢查產品質量、明碼標價、計量器具等,解決消費者的后顧之憂,用環境的放心換取消費的信心。
長遠來看,要將交通樞紐作為提消費、擴內需的增長點,必須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樞紐商業的整體規劃建設,讓其兼具公共服務和商業經營雙重功能,成為現代化的商業綜合體,可從三個關鍵詞著眼。
一靠市場化。各類樞紐的運營主體通過與地方政府開展深度合作、開發系列子業務品牌、建立行業標準體系等方式,推動商業模式走向精品化、商業服務更加精細化、商品供給更加特色化。
二靠多業態。改變“餐飲打天下”的傳統觀念,融合高品質的零售、汽修、文娛等業態,引入老字號企業,開設旗艦店、體驗店,發展首店經濟,增加消費的體驗性和互動性,使交通樞紐這一“中轉站”也能令消費者流連忘返。
三靠數字化。加快數字化轉型,支持樞紐運營主體開發應用軟件,為游客提供出行全周期的便捷優質服務。推廣無人餐廳、外賣配送等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加快消費提質升級。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253-28516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