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黃龍,放眼望去滿山遍地皆是寶……”這段樸實的文字,是余浩禎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的個性簽名。
余浩禎來自廣安市岳池縣黃龍鄉鋪芽山村。今年5月,她參加了四川省首期鄉村振興短視頻直播培訓班,用短視頻介紹當地中草藥,不到3月的時間,吸引了將近7000名粉絲關注。
截至目前,四川省已經舉辦三期鄉村振興短視頻直播培訓班,旨在孵化培育一批互聯網、短視頻鄉村人才,助力農產品銷售、文旅推廣。
用短視頻賣出家鄉好貨
黃龍大米暢銷市場,但鋪芽山村卻一度被貧困“包圍”,曾被列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后,村里的荒田坡地逐漸被開發出來,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業,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紫蘇、藿香、連翹……余浩禎將鏡頭對準了家鄉的中草藥,還用畫外音向網友進行簡單科普。“原來,拍視頻是我的一個興趣愛好,停留在自娛自樂階段。參加短視頻直播培訓后,我萌生了把家鄉特產拍下來、賣出去的想法。”余浩禎說,每天看著粉絲增長,越做越有動力。
自貢市富順縣琵琶鎮青峰村村干部周奉,是第三期鄉村振興短視頻直播培訓班的學員。“我們村種了400畝柑橘,橘子熟了,基本上就是坐等客商上門收購,賣不起價。之前,也有過依靠電商平臺銷售的想法,但一直沒找到渠道。”周奉說,參加短視頻直播培訓后,打開了新的思路,“準備在網上開個小店,現在平臺已經搭建起來,打算先拍一些果園的視頻吸粉,等柑橘上市直播賣貨。”
持續培養短視頻人才
“短視頻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新農具’。”林立是一名移動互聯網營銷師,也是鄉村振興短視頻直播培訓班的主講老師,他向學員們分享了“蜀中桃子姐”“忘憂云庭”“格絨卓姆”等四川鄉村網紅的案例。
“格絨卓姆原本是開早餐店的藏族姑娘,后來做短視頻分享家鄉風土人情,積累了200多萬粉絲,這些粉絲也直接帶來了經濟效益。”林立說,格絨卓姆已通過短視頻平臺出售蟲草5萬余根、松茸700余斤。“她給鄉親們的山貨平均收購價,比以往收購商給出的價格高10%,帶動了周邊近百戶村民增收。”
“我的家鄉風景也很美,還有土雞、土鴨、柑橘多種農副產品,我也想做短視頻,但是自己不懂如何運營。”自貢市富順縣騎龍鎮龍須村許燕說。
“其實很多學員都有這個困惑。”林立總結了幾點“流量法則”,首先打造鮮活的賬號人設,其次找準細分垂直領域,摸索中形成風格,持續創作短視頻,吸引特定粉絲人群,最后才是開直播賣貨。
“一場培訓下來,幾十家電商小店的平臺搭建起來,但是要讓小店發揮作用,少不了后續工作,省鄉村振興局和省委網信辦將協調短視頻運營公司,為學員提供更深入的扶持,例如流量扶持、賬號進階打造、內容定位規劃等,力爭持續培養更多的短視頻直播領域鄉村振興人才,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當地鄉村振興持續發揮作用。”省鄉村振興局項目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26499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