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冬云
日前,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在文藝評論界引發熱烈反響。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及時組織我省文藝評論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文件精神,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又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
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孫先科表示,文藝評論必須做到既學理嚴密清晰,又活潑有生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文藝評論,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建立新時代文藝評論話語體系的綱領。文藝評論工作者要加強和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文藝評論要以豐富多彩、雅俗共賞的面目與讀者見面。良好的文風是文藝評論話語體系得以建立和發揮功效的重要保障。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河南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席衛權表示,文藝評論家要及時發聲、敢于發聲、善于發聲。我們要講好黃河故事,發揚太行精神、紅旗渠精神,這一過程中離不開創作與批評的良性互動。首先是講態度,其次要講理論,深入挖掘中原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積極助推“黃河學”、“宋文化研究”等帶有中原風格的區域文化品牌建設。第三要講方略。充分發揮評論家協會的組織和引導作用,各方形成合力,構建有情懷、有態度、有能力的中原地區文藝批評工作者群體。
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東方藝術》主編李紅艷認為,要開展專業權威的文藝評論,對文藝評論者而言,正確的價值觀、歷史的眼光、開闊的視野、專業的素養、,都缺一不可。除此之外,還需要具有敏銳的鑒賞力、從容的表達力。藝術評論所承載的任務,要告訴大家可能性究竟有多豐富。這種可能性,就是《意見》中提到的文藝評論的引導、提高、引領、鏡鑒作用??赡苄缘拇笮?,取決于評論者的理論修養和專業素養。
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李勇說,當代文學批評最大的問題,一是不說真話,二是不說人話。這兩點指向了批評者的職業操守、從業能力,以及某種習焉不察、察而不改(或難改)的表達習性。出現這樣的問題,關鍵還是深層的體制性問題。當下文學批評主力軍,應是高校的學院派,其從業者數量最多,產出也大,但社會影響力有限,當代文學批評,尤其是學院派,如果一直故步自封、閉門造車,只能越來越萎縮。改變當下的文藝評論風氣,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26580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