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正在“變形”以應對氣候變化
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根據近日發表在《生態與進化趨勢》雜志上的研究綜述,科學家們發現,一些溫血動物的體型正在發生變化,這可能是對氣候變化的反應。隨著地球變暖,動物的喙、腿和耳朵越來越大,這讓它們能夠更好地調節體溫,其中鳥類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綜述提到,科學家觀察了30多種動物,它們的附肢大小變化最大的是一些澳大利亞鸚鵡物種,自1871年以來,它們的喙平均增大了4%—10%,與每年的夏季溫度呈正相關。同時,對北美黑眼鹟(一種小型鳴禽)的研究表明,在寒冷環境中,喙的大小增加與短期極端溫度之間存在聯系。
研究人員還報告說,姬鼠的尾巴長度增加,鼩鼱的尾巴和腿的尺寸增加,溫暖氣候下的蝙蝠翅膀尺寸增加。
當動物過熱時,鳥類和哺乳動物會分別使用喙和耳朵來散發熱量。歷史上,氣候溫暖時期,一些生物進化出更大的喙或耳朵,以便更容易地散熱。隨著氣候變暖,這些差異變得更加顯著。如果動物無法控制體溫,它們可能會因為過熱而死亡。喙沒有被羽毛覆蓋,是重要的熱量交換部位;哺乳動物的耳朵、尾巴和腿如果沒有被毛皮覆蓋,也是如此。
該研究論文作者、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研究員薩拉·萊丁說:“我們也不知道動物的變形是否真的有助于生存,但這種變形現象不應被視為是積極的變化。令人震驚的是,氣候變化推動動物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進化成這樣。”
雖然科學家們表示很難將氣候變化確定為動物變形的唯一原因,但氣候變化是所研究的動物在不同地理區域和不同物種間的共同點。
這篇綜述論文認為,隨著氣候變暖,變形很可能會繼續下去。文中指出:“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氣溫升高可能會影響動物的體溫調節等。”
作為氣候變化的一部分,氣溫的升高可能會導致動物選擇更大的附肢,以促進有效的散熱。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附肢增長還相當小,不到10%,所以這種變化不太可能立即引起注意。”萊丁說,“然而,耳朵等突出的部分預計還會增長,所以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能會有一個真實版的小飛象。”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26622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