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訊(記者劉茜見習記者王曉飛)日前,《十四倉遺址前期調查與綜合研究》項目通過專家評估驗收。河西務鎮東、西倉村一帶發現的十四倉遺址現被專家認證為元代漕運歷史的重要見證。專家一致認為,河西務鎮東、西倉村一帶重要遺跡的考古發現,實證了元代河西務十四倉遺址的核心功能,具有重要考古研究價值。
依照《元史》《新元史》《大明會典》等歷史文獻記載,十四倉遺址及其所處的河西務地區在元代設有漕運管理機構,也是元大都外圍最大的漕運倉儲基地,共設有糧倉十四座,分別為永備南倉、永備北倉、廣盈南倉、廣盈北倉、充溢倉、崇墉倉、大盈倉、大京倉、大稔倉、足用倉、豐儲倉、豐積倉、恒足倉、既備倉。長期以來,關于十四倉遺址的考古工作比較薄弱,僅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過小規模零星試掘和考古調查,對十四倉遺址的認識多停留在文獻記載和口頭流傳層面,關于遺址的分布范圍、遺跡構成、空間分布以及地下遺跡保存狀況等均缺乏全面和系統性認識??脊呕A性工作不足,使遺址在后續開展相關保護管理和展示利用等工作受到制約。
據介紹,2022年3月至11月,以國家文物局大運河文化公園文物保護項目為契機,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武清區博物館啟動實施十四倉遺址前期調查與綜合研究項目。通過階段性野外考古工作,共計完成考古勘探面積66萬平方米,發現以東西倉村、蔡莊村和南倉村及周邊區域為重心的遺跡集中分布區3處,包括居住址、倉儲、窯址等不同類型遺跡431處,調查采集元至清代各類不同質地文物標本百余件。同時,在遺址分布區內通過考古勘探還發現有運河故道、引河、人工水體(湖泊)、道路、沉船線索等相互關聯遺存多處。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南倉村及附近區域發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元代漕倉遺跡一組,由閉合的圍墻和多座大型房址構成。圍墻總體形狀為長方形,南北向分布,南北長約385米,東西寬約157米。在圍墻院落內南側區域集中發現大型房屋建筑基礎遺跡7座,北側區域亦有零星大型房屋建筑基礎遺跡分布。每座房址面闊達43米、進深達15米,根據房址內平均分布的9排磉墩基礎可以看出每座房址共有房屋10間。根據考古勘探結果,結合國內同時期同類型考古遺跡發現及文獻記載綜合推定,該處遺跡應為文獻記載中的元代河西務14座糧倉中的2座(1組)。
專家介紹,南倉村及附近區域發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元代漕倉遺跡一組是本次考古項目特別重要的發現,實證了元代河西務十四倉遺址是以大運河為依托,由北運河、引河、人工水體(湖泊)、道路、漕倉、沉船等各類相互關聯遺跡構成的大型國家漕運倉儲系統,具有重要考古研究價值,南倉村及附近區域發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元代漕倉遺跡一組是本次考古項目特別重要的發現。
下一步,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繼續深化和推進包括十四倉遺址在內的系列大運河考古工作,爭取將重要遺址早日納入到“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中去,為解讀中國大運河文化、闡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和內涵作出積極考古貢獻。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2日09版)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29797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