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柳建(浙江省委黨校講師)
9月23日晚,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錢江潮涌”主火炬塔矗立一旁,全場觀眾屏氣凝神與全世界人民一道滿懷期待地等待主火炬被點燃的那一刻。視線轉到會場之外,只見流光匯聚,超過一億名“數字火炬手”在錢塘江上凝聚為一個矯健的巨型人像,“他”手持“薪火”(注:杭州亞運會火炬名稱),踏著滾滾錢塘江水,奔著“潮涌”(注:杭州亞運會主火炬裝置名稱)而去。隨著主火炬塔緩緩抬起,“數字火炬手”舉起手中的“薪火”與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順一起,以“數實融合”的方式點燃了杭州亞運會主火炬,“大蓮花”(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名稱)在此刻沸騰。
作為亞運會史上首個“數實融合”點火儀式,它讓億萬觀眾沉浸式參與其中,切身體會到科技與體育的完美融合、數字技術與文藝盛宴的雙向奔赴。
為了這一刻,杭州亞運會組委會可謂用心良苦。6月15日,杭州亞運會迎來開幕式倒計時100天,組委會面向全球首度創新性推出“亞運數字火炬手”活動,全球網民通過“智能亞運一站通”參加“愛運動、愛公益、愛綠色”等活動即可成為亞運數字火炬手,這為本場文藝盛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活力。新的數字技術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得來自全球各地的億萬名“數字火炬手”成為這一神圣時刻的參與者、見證者。開幕式當晚,話題“數字人點燃主火炬”迅速登頂熱搜榜,引發國內外媒體與網友的廣泛好評,足見數字技術創新賦能體育盛會、文藝盛宴帶來的視聽沖擊與心靈震撼。
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數字之潮”涌動還帶來一系列文藝節目的創新。在開幕式文藝表演《國風雅韻》中,高科技賦能的地屏全景呈現錢塘江兩岸水墨畫卷:游船往來、燈影點點,全景立體影像構筑的拱宸橋躍然于大運河之上,展現了錢塘繁華和江南風韻的雋永景象。年輕演員在畫卷上翩然起舞:國風少年以地為畫、踏墨而舞,宋韻女子亭亭玉立、唯美靈動。在《錢塘潮涌》中,飛旋于空中的演員與潮共舞,以“弄潮兒”的姿態乘著風帆匯入潮流,吉祥物“江南憶”破水而出、騰躍跳動,激發起活力澎湃的運動浪潮。在《攜手同行》中,舞蹈演員化身“白鷺精靈”遨游星海之中,隨著悠揚的歌聲和清麗的越劇唱腔,數百名大學生手持發光金桂點亮綿延悠長的“金桂之江”,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地標性建筑共同呈現,構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亞洲畫卷。這些令人驚艷的視聽盛宴正是技術與藝術深度融合的結果。
數字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文藝創作的革新,催生出文藝新形式,拓寬了文藝新空間。錢塘江大潮是浙江省一張亮眼的名片。秋分時節,正是錢塘江觀潮的最佳時間。為了讓觀眾享受到真實壯觀的觀潮體驗,主創團隊通過立體透視網幕和地屏等技術手段,將錢塘江潮搬到了“大蓮花”,潮水跟著演出場景不斷變化形態,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魚鱗潮等不斷更迭,當大潮退去,灘涂上生長出蔚為壯觀的“潮汐樹”,潮起潮落,循環往復,帶來生生不息的自然律動。在科技助力下,裸眼3D視效“搭”起拱宸橋,讓歷史與現代隔橋對望,展現半部杭州史,涌起“杭州之潮”;通過多種高科技的疊加運用,數字煙花璀璨綻放,盛況空前。開幕式上,每一次大潮涌動,每一次煙花綻放,每一篇唯美詩畫,都是滿滿的高科技,都是驚艷世界的“中國式浪漫”。
當然,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的。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主創團隊以“潮起亞細亞”為主題,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尋靈感,融入典型的浙江符號、杭州意象,借助數字科技的力量,彰顯東方美學的獨特吸引力與感染力。“數字之潮”的核心亮點在于:它以千年文明與現代技術的碰撞,演繹出一幅幅中國式浪漫的唯美畫卷;以東方美學與國際視野的交融與共生,舒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圖景;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秉持“萬眾參與、數字互聯”的理念,讓現場與線上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分,以國風之美感染國內外觀眾。
杭州亞運會之所以涌動起“數字之潮”,究其原因,一是我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著力下好數字時代“先手棋”,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化新興產業、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數字中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二是杭州這座美麗的江南水鄉,作為數字經濟先發地,擁有著“數字之城”和“互聯網之都”的雙美譽,從2018年提出“建設中國數字第一城”的目標,打造“多元參與、成果普惠”的數字治理“杭州模式”,到2020年,數字治理指數已經攀升至全國第一。“數字化”成為推動杭州飛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成為其標簽與優勢,這場體育盛會正是其向世界展現“數字杭州”魅力的難得機遇。
杭州,這座被馬可·波羅稱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的千年古都,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之下,已為世界人民奉上一場別開生面的亞運會開幕藝術盛宴。我們相信,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杭州亞運會也一定能為運動健兒創造優秀的競技環境,在亞運史上留下燦爛一筆,為世人留下經典記憶。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7日13版)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30109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