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這兩天突然肚子疼,但是吃了好幾種胃藥也沒有緩解,這是怎么回事?”在普外科門診,總能聽到病人這樣的抱怨,然后通過仔細詢問病人的癥狀以及簡單的體格檢查就能發現,這并不是患者口中的“胃痛”,而是“膽痛”。病人為啥總是分不清“胃痛”和“膽痛”?膽痛發作如何有效緩解?中醫治療膽痛有何特色?日常生活如何防治膽痛?這里一一解析下。
“膽痛”與“胃痛”初始癥狀相似
“膽痛”又稱為膽絞痛,往往指膽囊炎,分為急性膽囊炎與慢性膽囊炎,其中急性膽囊炎是外科領域中常見的急腹癥,發病率僅次于急性闌尾炎,中醫稱為“膽脹病”,是指由細菌感染、濃縮的膽汁或返流胰液的化學性刺激等引起的膽囊炎癥性疾病。常因過食油膩、情志抑郁不暢、勞累等因素引起。
慢性膽囊炎往往是膽囊因長期或不間斷地受到刺激而產生的明顯的慢性炎性改變或功能障礙,臨床上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后遺留的病理改變是慢性膽囊炎的最常見類型。
那么,“膽痛”與“胃痛”為何傻傻分不清?這是因為膽囊炎一開始的癥狀往往與“胃痛”癥狀相似,可表現為中上腹的疼痛,不典型的膽囊炎癥狀也可出現腹脹,這往往被患者誤以為是“胃痛”,隨著病程進展可轉變為右上腹或肋骨下緣的疼痛,特別是在患者進食油膩后可出現右上腹的劇烈疼痛,同時膽囊炎可伴有發熱、后背牽拉痛,少數患者可表現出胸悶、惡心、嘔吐的癥狀。醫生在診斷過程中可通過體格檢查、腹部CT、B超來區分。
急性膽囊炎應當立即就醫
當膽囊炎急性發作時,應當立即前往醫院急診就診,通過醫生的問診、體格檢查以及輔助檢查等明確診斷后決定治療方式。在等待就醫的同時可采取穴位按壓的方式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例如合谷穴、神門穴等。
切忌強忍疼痛,拖延就醫,急性膽囊炎可能有胰腺炎、膽囊穿孔、黃疸等并發癥。慢性膽囊炎發作時往往表現為隱痛不適,可通過清淡飲食、穴位按摩、口服藥物等緩解癥狀。藥物治療謹記遵循醫囑,若疼痛劇烈也應當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中醫治療“膽痛”有妙計
對于不需要進行急診手術治療的膽囊炎發作,除了常規的抗生素治療外,中醫還可通過針灸、耳穴、口服中藥等起到清熱利膽止痛的效果。
中醫認為膽是“中清之腑”,與肝相表里,龍華醫院朱培庭教授早前就提出“膽病從肝論治”理論,并開創了院內自制中成藥“清膽膠囊(原名:膽寧片)”,在臨床治療膽道疾病起到了良好的療效。
在針灸治療方面可選取合谷、膽俞、中脘、足三里、膽囊穴、陽陵泉等。耳穴多選取神門、交感穴,配以肝、膽或耳廓探測敏感區。
(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肝膽外科醫生)
【防治膽囊炎的生活處方】
1.管住嘴。清淡飲食,慢性膽囊炎患者忌大量進食油膩,更不可暴飲暴食,選擇少油烹飪方法。
2.早餐一定記得吃。膽囊是人體儲存膽汁的器官,如果不吃早餐會使得膽囊內膽汁中的膽固醇飽和度較高而引起膽固醇沉積,行成結石,結石刺激膽囊內壁會引發膽囊炎。
3.心情好,膽才能“決斷”。中醫說膽主“決斷”,任何不良情緒都會影響其“決斷”,而從使得功能失常。因此生活中宜保持良好的心態。
4.大便通則膽氣降,保持大便通暢可使膽腑氣機順暢,起到利膽的作用,從而預防膽道疾病的發生。
5.對于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應習慣性右側臥位睡覺,膽囊位于右上腹肝臟后方的梨形窩(膽囊窩),右側臥位可從物理因素上降低結石梗阻膽道的概率。(李炯)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27805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