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來,雖然天氣依舊炎熱,但總感覺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癢、咽喉腫痛等,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秋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王新華指出,緩解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水。
“但飲水時注意少量、多次、慢飲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干裂、邪火上侵,每天的飲水量需因人而異,成人一天以1000-2000毫升為宜,同時要忌寒涼之飲,冷飲容易傷胃。”王新華說。
四款潤燥茶助你成為“補水達人”
除了喝水,王新華還推薦四款潤燥茶配方,助您甜甜蜜蜜告別“秋燥”。
1.菊花蜜飲
組成:野菊花5克。
制法:開水200毫升浸泡15分鐘,過濾后用適量蜂蜜調服。
功能:益氣、清熱、潤燥。
2. 玉竹貝母茶
組成玉竹10g,川貝母5g,冰糖10g。
制法:將玉竹、川貝母洗凈、切碎,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能:養陰潤肺,化痰止咳。
3.橄欖酸梅湯
組成:鮮橄欖(連核)60克、酸梅10克。
制法:鮮橄欖、酸梅洗凈、稍搗爛,加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去渣加白砂糖調味。
功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4.鮮梨貝母茶
組成:鴨梨半個、浙貝母10g,生姜2片,綠茶5g。
制法:鴨梨洗凈切片,與浙貝母、生姜同入砂鍋煎煮到鴨梨熟爛,去渣取汁。藥汁適量與綠茶放入杯中,加沸水加蓋沖泡5分鐘,即得。代茶飲。
功能:潤肺止咳。
應季柚子也可潤燥補水
秋季正是柚子新鮮上市的好時節。中醫認為,柚子果肉性涼,味甘、酸,具有清肺潤腸,止咳化痰、消食解酒的作用。而柚皮性溫、味苦、辛,歸肺、脾經,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的作用。
王新華表示,柚子果肉脆嫩、汁多味美、甜酸適度,清香滿口,是一種富含水分、維生素、礦物質的“寶貝”秋季水果,也是一個緩解秋燥的好選擇。但要注意柚子性涼,經常腹瀉以及脾胃虛寒的人,要適量服用柚子,以免加重病情。(記者 劉欣宇 通訊員 王葳)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27834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