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健康>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他們這樣監測蚊子叮咬“套路”,科學防蚊請這樣做

時間:2024-06-29 17:41:44|來源:光明網|點擊量:1088

“停個車的工夫,腿就被咬了”“一開窗就有蚊子,從縫里鉆進來”……近日北京高溫多雨,干濕交替,蚊子活躍在“工作一線”,令人不勝其擾。北京市疾控中心與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聯合發布蚊蟲叮咬指數預報,將在接下來三個多月持續為市民提供日常防護參考。

自2021年首次亮相,北京地區蚊蟲叮咬指數預報已來到發布的第四個年頭。這一指數如何“算”出?蚊蟲有怎樣的活動規律與進攻套路?知己知彼,才能做好蚊蟲的防護與消殺。

發布

五等級劃分風險,大數據預測預報

“今日北京地區平均蚊蟲叮咬指數為三級,叮咬風險中等……”上午11時,北京地區蚊蟲叮咬指數滾動預報準時發布。從代表“低”的一級、“較低”的二級,直至代表“高”的五級,共劃為五個等級,各自對應著個人防護建議。例如三級指數的防護建議為,“室外久留,穿長袖長褲;避免在水體邊、草木茂盛地方長時間停留”等。

除了全市平均指數,從一張北京十六區地圖中,還可以通過色塊標注,讀出略帶差異的各區指數。在當日預報外,接下來兩天的情況也一并預報,讓人們“心中有數”。

伴隨人們對蚊蟲叮咬指數認知度的不斷提升,和洗車指數、穿衣指數、花粉指數等一樣,它已成為又一個將科研與民生相融合,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間,服務于人們日常生活的特色創新指數。

談及發布初衷,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與有害生物防制所副研究員劉美德介紹,早在2008年起,北京便開展蚊蟲密度監測工作。其結果主要是為市政府預防蚊媒傳染病、蚊蟲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但普通市民對蚊蟲叮咬,包括疾病傳播風險等其實也非常關注,希望數據不僅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持,也能服務于公眾的健康出行。”蚊蟲密度與氣象指標密切相關,市疾控中心與市氣象服務中心,經過會商研討,開展聯合科學研究,共同推出“蚊蟲叮咬指數”。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一指數不是每天“現算”的,而是利用以往長期的蚊蟲密度監測數據及氣象數據,建立計算模型,形成預測預報機制。再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對數據進行最新調整,從而得到科學合理的指數等級。該指數發布平臺為氣象北京微博及微信公號、北京市疾控中心微信公號等。

規律

氣溫太高不愛動,要下雨前特活躍

蚊蟲密度,具體是如何監測的?劉美德介紹,蚊子叮人,原理是被人體散發的二氧化碳、乳酸等氣味吸引。由此,蚊蟲監測主要使用二氧化碳誘蚊燈法,全市共有241個監測點,每個點位至少四盞燈。該燈定量釋放相當于一個成年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從而吸引蚊子。每十天,于落日前后各一小時放置,收回后計算燈內蚊子數量。

監測點的選擇,以人們生活易遭蚊蟲叮咬的環境為主。城區主要是居民區、旅游景點、公園綠地等,農村多為飼養家禽、家畜的場所,即“哪兒蚊子多,監測點就設在哪兒。”這種方法對淡色庫蚊,俗稱“黃蚊子”,作用更為敏感。它們喜歡在傍晚活動,也是北京數量最多的蚊種。

另外,蚊蟲監測還會使用“人誘法”。監測人員做好防護后,到蚊蟲較多的地方,蚊子一旦降落,就被電動吸蚊器吸走。這種方法會選在上午9至10點,下午3至4點進行,引來的多是白天活動的白紋伊蚊。它是北京另一種主要蚊種,俗稱“花蚊子”。兩種方法相互補充,使得監測在時間、種類等方面覆蓋更全。

蚊蟲密度與氣溫、濕度、降雨量、風速等氣象因素密切相關,以氣溫為例,劉美德介紹,適宜蚊子活動的溫度區間大致為16至35攝氏度。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有幾天氣溫超過38攝氏度,蚊蟲叮咬幾率大大降低,不少人猜測是高溫天氣把蚊子“熱”死了。“其實是溫度過高,蚊子也不愛動,找個陰涼地方躲起來保存體力。”

濕度方面,蚊子喜歡比較潮濕的環境,實驗室會為飼養它們將濕度調至65%至75%。“我們都有體會,要下雨還沒下,溫度不算太高,濕度很大,蚊子會非?;钴S。”而在大風大雨天氣,直觀感受蚊子會比較少。“因此如果預測未來一兩天有大風、暴雨等,會將比較穩定的叮咬指數等級做一些下調,可能會出現三級驟降至一級的情況。”

防護

外包裝三證齊全,選有效趨避成分

知道了每天的蚊蟲叮咬指數,更重要的是做好防護。近年來,驅蚊貼、驅蚊手環、噴霧等各類防蚊產品迅速普及。一些產品宣稱“純植物萃取、不含化學成分”,因此“安全可靠,適合孕產婦、嬰幼兒等人群”,是否可信呢?

想分辨一款蚊蟲趨避劑有用與否,劉美德介紹,只要認準兩點就不會“走眼”。其一,目前所有趨避劑都按照農藥進行管理,因此產品外包裝必須印有“三證”,即農藥登記證、產品質量標準、農藥生產許可證或農藥生產批準文件。

其二,產品成分表中,是否含有已在國內注冊的三種有效趨避成分之一,即避蚊胺、驅蚊酯、派卡瑞丁。只要滿足這兩條,基本能保證產品的驅蚊效果。

有市民擔心趨避劑的安全性,劉美德解釋,這三種有效趨避成分雖然登記時都是“微毒”,但研發歷史非常悠久,合規使用下,尚未出現一例被毒害的臨床病例,也沒有耐藥性。

從原理來講,趨避劑并非將蚊子趕走,而是使用者“自我隱身”,讓蚊子聞不到使用者散發出來的二氧化碳、乳酸等氣息,從嗅覺上變“盲”。明白了這一點,如果你選擇的產品不含有效趨避成分的話,如何躲過蚊子的“追擊”呢?

不少市民會使用樟腦丸,肥皂水、花露水等驅蚊,對于這些以“刺激性氣味”作為驅蚊手段的做法,劉美德評價,出于動物昆蟲原始本能,會對刺激性氣味有一定的忌避,但維持時間非常短暫。以普通花露水為例,實驗顯示,噴灑后蚊子“不敢上”的效果只能維持30秒。當氣味稍稍減弱便“前仆后繼”,寧愿被熏一熏,也要吸上這口血。“我們提倡,只要蚊蟲密度不是很高,穿淡色長衣長褲、用扇子扇扇風,做好普通防護就夠了。如果是去郊游露營,或者到有蚊蟲流行病的地區,該用的產品還是要用起來。”

殺成蟲滅孑孓,防蚊重點在“水”

噴灑蚊蟲易于藏匿的角落、清理長滿孑孓的積水……烈日下,北京圣德韻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主管徐海洋,帶著工人們對街道公共區域的綠地、公廁、垃圾站點、地下管井等,進行“地毯式”蚊蠅消殺清理。入夏以來,他和同事們的工作排滿了日程。

專業的蚊蠅消殺,一方面針對的是能“飛出來叮人”的成蚊。工人們身背水箱,內里裝滿用高效氯氰菊酯配比得到的藥水,手持噴霧桿,將藥液均勻噴灑在綠植葉片,尤其是葉片背面,以及背陰潮濕的墻根墻角等處。連番高溫天氣下,蚊子會努力尋找陰涼,正好可以“守株待兔”。

另一方面,切不可忽視蚊子的幼蟲——孑孓。要知道,蚊子產卵又快又多,幾天就能孵化,從孑孓到成蚊飛出,僅需一兩周時間。想要將孑孓扼殺在“搖籃”,就必須在“水”上做文章,否則便是功虧一簣。

在消殺過程中,每遇到存有積水的雨水排水口、地下管井等等,工人們都會將井蓋打開,視情況投入“常境”泡騰片、蘇云金桿菌等固體滅幼蚊藥劑。它們均屬低毒生物殺蟲劑,對水體、植物等沒有傷害。

“有時我們看到居民會留存大罐的水來養花、澆菜等,里面就有很多孑孓,但不讓我們傾倒。”徐海洋稱,除了投放藥劑,如果非要存水,居民不妨加個蓋子,防止蚊子產卵。在家中養綠植,至少每星期要徹底換水一次,徹底清理花盆底碟積水。另外,經常檢查地漏等處,及時清理積水,不然防蚊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記者:魏婧)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2713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李宗文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微感受里的改革溫度丨讓老人在家有“醫”靠
  • 下一篇:氣溫下降 兒童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期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