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田“三夏”新
農機手操作聯合收割機在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大齊各莊鎮的田間收割小麥。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當前,全國夏糧收獲九成半,冬小麥收獲基本結束,夏播糧食進度過八成,各地正接茬推進夏季田管。入夏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毫不放松抓好夏收夏種夏管,全力以赴奪取夏糧豐收,全面打牢秋糧生產基礎,金色麥浪轉化為青蔥禾苗并茁壯成長。這不僅是一場農時接力,更是“藏糧于技”的生動注腳。
夏收跑出“加速度”
數十萬臺收割機追逐著小麥成熟的節奏,由南到北作業,成為“三夏”生產的一道風景。據農業農村部數據,今年夏收全國投入聯合收割機80多萬臺,其中跨區作業的超20萬臺,國產9公斤/秒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成為跨區作業主力機型;單機日均收獲面積達80畝,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以上,麥收總體進度比常年快了2天至3天。預計今年全國小麥平均機收損失率繼續控制在1%以內的較好水平,為夏糧豐收到手和全年糧食穩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隨著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力推進、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惠農政策調整優化,農機裝備加快迭代升級。濰柴雷沃是國家農機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濰柴雷沃收獲機械研究院技術工程師付善寧介紹,公司推出的雷沃谷神GM5125、GR3106等新款收割機成為今年的“收割利器”。其中,GM5125收割機通過優化絞龍直徑至610毫米、采用螺旋式伸縮扒尺、加長三段滾筒等技術升級,實現每秒12公斤喂入量高效作業,平均每小時收獲15畝至20畝地,機收損失率能控制在0.8%以內。
來自湖北襄陽的農機手李樹偉已有10多年跨區作業經驗,他的感受是大家更樂于選用先進機具裝備。當前量產的聯合收割機大多配備助力轉向等功能,機具響應更加靈敏,農機手操作更加簡便省力。同時,北斗輔助駕駛設備加快推廣應用,可以更好地控制留茬高度、機具狀態,大幅提高作業質量。另外,現在聯合收割機更注重作業舒適性,駕駛艙內裝有空調、人體工程學座椅等,農機手工作環境明顯改善。
“以前跑單靠運氣,現在靠大數據。”記者走訪發現,跨區作業農機手向專業化發展。在服務方式上,今年一些跨區作業的農機手提前與生產經營主體對接簽訂作業合同,約定作業時間、服務面積。有的農機手通過專業APP在麥收開始前就與農戶精準對接。這類APP結合小麥種植區域、長勢以及成熟度,疊加農機跨區作業歷史軌跡數據,預測小麥最佳收獲時間,綜合農機位置、機型性能等數據,利用算法為機手推薦最優作業路線。
優質小麥受歡迎
夏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小麥產量占夏糧產量的九成以上。過去,我國小麥生產以中筋小麥為主,優質專用小麥相對不足。近年來,國家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優質小麥品種選育和推廣力度加大,培育出一批品質優、效益好的新品種,推動了國產優質專用小麥產量和品質提升。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是全國最大的強筋麥生產收購加工基地,今年全區小麥種植面積47.9萬畝,其中優質強筋麥品種占80%以上。麥收之后,五豐農機種植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永昌對小麥測產的結果很滿意。“今年合作社種了1100畝小麥,都是強筋麥藁優5766品種,畝產量預計能達到570公斤以上,又是一個豐收年。”王永昌說。
“強筋麥是面筋含量高的小麥,適于生產面包、拉面、餃子等。”藁城區農科所所長申廣成說,該所先后育成并審定了9個高產強筋麥品種。其中,藁8901是國內第一個大面積推廣并最早替代進口面包粉的強筋麥品種。藁優5766因品質性狀突出,目前在冀豫魯陜皖等地已累計推廣1000萬畝。如今,藁優麥系列品種是國內大型面粉企業競相選購的重要原料品種。
好品種帶來好效益。在藁城區,很多面粉企業都和農戶簽了訂單,直接把小麥從地頭拉到面粉廠,減少了中間環節,而且強筋麥收購價每斤比普通小麥高出1角以上,增加了農民收入。種糧大戶、合作社發展種植優質強筋麥的積極性高漲。“我們研發了新型宮面專用粉、藁優麥富硒面粉,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藁城宮面提檔升級。”河北晨風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國辰說。
今年山東省臨清市小麥種植面積85.2萬畝,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技推廣服務、優良小麥品種普及和農民管理水平提高等綜合作用下,小麥單產和總產均穩中有升。“我們會同省市高產創建指導組專家對全市45塊噸半糧高產田觀測點逐一測產,并對其中某些地塊進行實打實收,最高實收產量為857公斤。”臨清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孫明明介紹,隨著優質麥種推廣普及,高品質專用小麥面積逐漸增大,實現了產量品質雙提升。
夏管順利推進
夏糧收獲到手,全年糧食生產大頭在秋糧。夏季田管關系著秋糧豐收,絲毫不能放松。農業農村部日前啟動實施奮戰100天抓夏管提單產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聚焦重點作物、重點區域、重點環節,緊盯關鍵農時、關鍵技術、關鍵要素,及時下沉一線,指導各地抓田管促壯苗、抓“雙搶”落面積、抓措施提單產、抓防災控病蟲。
“隨著玉米逐漸出苗,我們成立了12個幫包小組幫助農民群眾抓好玉米生產,做好接下來玉米除草、水肥調控、一噴多促等環節的落實工作,確保秋糧苗齊苗勻苗壯,為全年糧食豐收打好基礎。”臨清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汪震介紹。據了解,今年臨清市秋糧作物播種面積84.95萬畝,其中純作玉米播種面積82.5萬畝,純作大豆播種面積0.75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播種面積1.7萬畝,目前已全部播種完成。
目前,全國進入主汛期,是農業災害高發期,也是作物生長關鍵期。氣象部門預計,7月至9月我國降水“北多南少”,區域性和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當前,全國夏灌正有序開展。水利部堅持旱澇同防同治,提早安排部署,強化水源統一調度和管理,加快補齊灌排設施短板,根據作物生育期特點做好科學灌溉和農田排澇減淹工作,為“三夏”農業生產提供保障。
站在“三夏”接近收官的節點展望,全球氣候異常、國際糧價波動、國內成本高企等挑戰依然存在,但農業現代化路徑愈加清晰:農機裝備將持續向高端化、智能化迭代升級;糧食生產的品種結構和區域結構將更優化;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體系將更健全。(喬金亮)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6-35904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