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題:你我的綠水青山 共同的綠色家園——寫給2020年六五環境日
新華社記者高敬
倏忽之間,我們走進了2020年6月,即將迎來一個特殊的六五環境日。
言其特殊,有多重意義。
這是山西太原市冶峪河與汾河交匯處附近的景色(5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一來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之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良好生態環境應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我們不能一邊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邊生態環境質量仍然很差。因此,今年能否順利完成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各項目標任務,到年底就要交個賬。
二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產生活的常規節奏被打破,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壓力。在這種形勢下,可能有一些地方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減弱,出現放松污染防治要求的苗頭。尤其是隨著加快復工復產,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項目加速推進,生態環境面臨的反彈壓力也相應增加。
正因如此,在這個特殊之年,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義更顯非凡。
船只在浙江杭州西溪濕地水道上行駛(4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我們看到了中國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步伐愈加堅定。
3月,重訪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西溪濕地;4月,走進秦嶺深處,察看生態保護情況;5月,在汾河岸邊了解流域綜合治理成果。
僅僅一個半月的時間里,習近平總書記三赴地方考察,生態環保主題貫穿其中,不斷夯實各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不久前閉幕的全國兩會,再次向社會傳遞出生態環境保護不放松、不開口子的決心。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部長通道”上的話擲地有聲——我們不能因為遇到困難、遇到挑戰,就放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對環境監管和環境準入的要求。
不僅如此,在一再強調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的當下,中央財政資金今年對生態環保的投入未見壓減,而是同比進一步增加。
因為綠水青山是我們共有的綠色家園,藍天白云是你我共享的民生福祉。
游客在位于陜西太白縣的秦嶺青峰峽景區游覽(2019年7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近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藍天越來越多,水質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
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體現在數據公報上,更在我們一呼一吸的空氣里、在每天路過的那條小河里、在家門口越來越多的綠地公園里。
我們看到,剛剛過去的5月,北京、河北等地頻頻現身的藍天白云,美得讓人心醉。前幾年霧霾壓城的“噩夢”,似乎已經塵封于并不遙遠的記憶之中。
我們看到,曾經臭氣熏天、河面上長滿水葫蘆的練江,如今居然已有白鷺翩躚,人們路過河邊不再“掩鼻而過”,期盼著早日恢復往昔水清岸綠的容顏。
我們看到,長江兩岸一度碼頭林立、“化工圍江”、傷痕累累,經過連續幾年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母親河正在逐步恢復生機活力。
但我們也看到,秋冬季空氣污染仍不時來襲,河湖生態治理還需加強,生態環境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到來。
已然穿上新鞋,就不能再走老路。中國經濟的底色正越來越“綠”,煤炭消費占比下降,單位GDP能耗下降。曾經多見的企業偷排超排問題越來越少,環境守法正在成為常態。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3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是今年我國六五環境日的主題。這意味著,守護綠色家園,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更需要每個人做出自己的努力。
從5月開始,家住北京的居民扔垃圾時,開始考慮自己家的垃圾分類做對了沒;身邊越來越多人選擇共享單車的綠色出行方式;超市、水果店里,顧客自備購物袋漸漸成為新的生活習慣……
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綠色家園。你我攜手同行,讓綠色浸染每一座大山,讓夢想炫亮每一條江河。
新聞鏈接:
“兩山”理念誕生地 “三色”繪出新圖景——浙江湖州高質量發展之路觀察
北京將重點發展8個領域綠色技術
森林與水是什么關系?中國林科院首次深度“揭秘”
西藏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向好
海珠濕地將代表中國角逐“迪拜獎”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88-25418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