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熱點>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如何讓未成年人遠離“看不見的拳頭”

時間:2023-12-01 11:21:08|來源:光明網|點擊量:6962

如何讓未成年人遠離“看不見的拳頭”

——推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落地落實觀察之三

在貼吧里或QQ群、微信群等社交群里開罵;在網絡上編造并散播關于他人的不實言論;偷拍別人的照片,制作成惡俗的表情包;在貼吧里人肉搜索,把他人隱私發到網上……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青少年使用網絡的時間顯著增加,這也增加了他們面臨網絡欺凌的風險。

近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其中第二十六條對防治未成年人網絡欺凌作出了明確要求。如何進一步健全保護機制,凝聚各方合力,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網絡欺凌?記者進行了采訪調研。

應對乏力導致網絡欺凌時有發生

這個學期,山西太原高一學生張齊齊(化名)過得并不快樂。由于尚未適應高中階段更復雜的學習,在期中考試中,張齊齊考了全班倒數第一,但令他沒想到的是,更大的打擊接踵而至。

“孩子一直不說,我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就是眼看著他一天天消沉下去,學校也不愿意去了,學習也沒動力,晚上做作業總是犯困。”齊齊的反常表現引起了媽媽靳雨(化名)的注意。

直到齊齊說想注銷QQ賬號,靳雨登錄了齊齊的QQ,才知道發生了什么。原來,由于考試成績墊底,有些同學認為齊齊“腦子不好”,進而孤立他,除了建QQ群不邀請齊齊,還把齊齊備注成“笨蛋齊”,甚至在提高智商、促進腦部發育等科普文章下面@齊齊。

齊齊的案例并非個例。“各方應對網絡欺凌的乏力,讓這些‘看不見的拳頭’落在了一些孩子身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法治與教育標準研究所副所長馬雷軍說。

馬雷軍分析,從技術上看,當前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在預防網絡欺凌的技術措施上還有待完善,一些網絡欺凌的相關信息難以被及時發現;學校和監護人對網絡欺凌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深化,甚至還有人認為網絡欺凌防治是“小題大做”,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網絡欺凌發生后,應對處置缺乏系統指導等,使網絡欺凌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未成年人受網絡欺凌問題治理邁出堅實一步

歷經7年討論、兩次公開征求意見,《條例》的落地為重拳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欺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在馬雷軍看來,《條例》提出了若干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規定,例如,對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提出了防范要求,針對網絡欺凌發生后的應急處置和防治中的失職行為規定了相關的法律責任。“這樣的規定讓《條例》‘長出了牙齒’,能夠有效防止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被侵犯。”馬雷軍說。

在《條例》指導下,在全國各地,整治網絡欺凌的努力正在進行。在上海,檢察官走進學校,給高一新生講法治課,就網絡欺凌話題與學生深入互動;江蘇公安網安部門深入排查,主動出擊,依法嚴厲打擊網絡暴力行為,成功偵破多起典型案件……

然而,需要關切的是,《條例》要想有效施行,還面臨一些困難。“網絡欺凌行為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甚至威脅到未成年學生的生命安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方妍說,而由于網絡欺凌隱匿性強、傳播廣,未成年人年齡較小、辨別能力較弱且自控能力不足等,防治網絡欺凌面臨著多方面的現實困難。

遏制虛擬世界的暴力之手需共同努力

讓《條例》更好落地,需要社會共治,握指成拳。

平臺方面,QQ平臺不斷完善產品功能,比如完善陌生消息防打擾功能、屏蔽陌生人騷擾功能、建立健全未成年用戶專項舉報通道、推出心理疏導平臺等;微信平臺在完善青少年模式上下功夫,持續迭代產品能力,創新推出“監護人授權”“一鍵開啟青少年模式”等功能,與家長共同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學校的力量不可忽視。據山西太原一名小學班主任介紹,每周班會課上都會有意識地強化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學生在網絡虛擬環境下也要遵紀守法、友善待人。校園內則積極營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環境,教師以身作則,溫柔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到安全、友善、有保障,減少學生的戾氣。

“目前,中小學也普遍建立了學生欺凌防治的相關機構、規章制度、教育計劃、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為防止和處置學生欺凌事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方妍說,這包括開展網絡安全教育課程、制作宣傳海報、舉辦知識講座等。

抵制網絡欺凌也需要家庭密切參與。“密切家校合作,共同承擔起監督和引導的責任,關注未成年人的網絡行為,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及時發現和處理涉及未成年人的網絡問題。”方妍說。

要想切實預防,還要處理好已經發生的網絡欺凌事件,增強威懾力。

“針對已經發生的網絡欺凌事件,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政策手段防止影響擴大化。還要做好監督執法,對于利用網絡實施欺凌行為的人,用法律武器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馬雷軍說。

此外,馬雷軍認為,未成年人的網絡欺凌防治工作涉及的部門非常多,如果僅僅依托其中一兩個部門開展工作,網絡欺凌的防治很難做好、做實。針對這種現象,有必要建立多部門定期會商、聯合辦公機制,從多個維度保障網絡欺凌防治工作的效果。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88-30615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李宗文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教師與數字化如何“雙向奔赴”
  • 下一篇:大國工匠 何巧娟:墨拓甲骨傳承文化根脈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