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和老人們一起包餃子受訪者供圖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張靜
劉勇剛過40歲,卻頂著一頭花白的頭發。
“他們一天不見我,就會念叨個不停,見面后圍住我說話……”他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中心敬老院院長,被院里老人們喊作“白發兒子”。日前,在全國養老服務工作表彰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議上,他榮獲民政部授予的“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個人”稱號。
“做養老工作就是用真心換真心”
2023年是劉勇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第十一個年頭。“剛來的時候我才三十出頭,聽說我要當敬老院院長,家人和朋友都可不理解。”劉勇說,隨著養老服務工作的展開,他和老人們“處出了感情”,便舍不得離開了。
“我們敬老院有個百歲老人張玉亭,他現在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癥,他把所有人都忘了,不管誰去他跟前說話,他都說‘你是劉院長!’”劉勇介紹,張玉亭是村里的“五保戶”,無兒無女生活不能自理,已經在養老院住了8年。這8年的朝夕相處和溫柔呵護,讓張玉亭心里只牢牢記住了“劉院長”。
柘城縣中心敬老院目前供養著一百多名農村五保老人,他們大都喪失勞動能力,生活無法自理,部分老人甚至沒有一點交流能力。
為了更貼近老人的生活,劉勇把每周的星期一定為“院長服務日”。在這天,劉勇為老人洗頭、洗腳、理發、按摩……拉著老人的手坐在一起嘮家常。“做養老工作就是這,用真心換真心,你對他好,他都知道。”劉勇說。
“希望更多專業人才加入養老服務行業”
“我就是老人們的兒子!”這是劉勇常說的一句話。除了日常照護老人的工作,他還積極探索制定養老新模式,用心把養老服務工作做到最好。
通過多年的敬老實踐,劉勇摸索總結出一套以日常護理為主的“20大項756條”的標準化服務體系,塑造了柘城縣養老服務業的“金標準”。2018年,柘城縣中心敬老院的敬老規范順利通過省標委會的驗收,柘城縣中心敬老院也成為河南省第一家養老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單位”。
如今的柘城縣中心敬老院硬件設施齊全,軟件建設達標,環境優美,院里院外干凈整潔,老人們還可以在院內參與養雞、種植瓜果蔬菜等活動,生活非常溫馨安逸。
“我們敬老院的護工平均年齡是50歲以上,年輕人干這個的還是太少。”提到敬老院工作人員的構成,劉勇坦言,養老護工未來發展更需年輕化、專業化,“希望未來更多專業人才能加入養老服務行業中來,畢竟人才是提升服務的關鍵。”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252-28941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