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仙人洞遺址位置示意圖(拼版照片)。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新華社鄭州9月27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3萬多年前的人類住在哪、懸崖邊的“豪宅”有多大……2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仙人洞遺址發現距今3.2萬年人類頭骨化石,對研究中國現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仙人洞遺址處于魯山縣觀音寺鄉境內,海拔576米。2020年6月,考古人員在魯山地區開展舊石器考古調查時發現洞內有人類化石、動物化石、石器等。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20年至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平頂山市文物局、魯山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對仙人洞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仙人洞分大小兩個洞,其中較大的1號洞長9米,寬3米,高3.9米,洞內面積約30平方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頂山舊石器考古調查項目負責人趙清坡說,“與周邊發現的40個洞穴相比,仙人洞在古時候算一個‘豪宅’了,基本上能住10個人左右。”
目前,仙人洞遺址已發掘出人牙和頭骨斷塊。此外,還有動物碎骨1萬余塊,目前可鑒定標本287件,種屬有普氏原羚、普通馬、羊、棕熊、鹿、野豬、狼及一些嚙齒類小型哺乳動物等,距今約3至4萬年。此外,洞內還發現石制品14件,包括石片、刮削器和斷塊,屬中國北方傳統石片工業范疇。
通過鈾系測年法測定,仙人洞遺址出土的其中兩件人頭骨斷塊最小年代分別為距今3.2萬、1.2萬年。經古人類學家鑒定,距今3.2萬年頭骨斷塊為人額骨,厚度在現代人變異范圍之內。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仙人洞遺址項目負責人劉海旺介紹,距今3至5萬年是現代人擴散及行為出現、發展的關鍵階段,但這一階段發現古人類化石的遺址極少。“以往研究表明,中原地區這一階段已有繁榮的舊石器文化,從文化上證明了中國舊石器文化連續發展,但缺乏最為直接的人類化石證據。魯山仙人洞遺址頭骨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原地區這一階段人類演化的空白,對中國現代人起源、演化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劉海旺說。
魯山縣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部分人類頭骨化石。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魯山縣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部分石制品。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魯山縣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部分動物化石。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26673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