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記者 房琳 閭斌
10月14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生態文明論壇主題四——“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生態保護修復”論壇上,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發布了《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其中包含18個案例。
據悉,這些案例是從相關部委、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公益組織等單位推薦的127個案例中遴選而出,兼顧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生態問題的典型性、修復手段和方法的綜合性,體現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礦山環境生態修復治理為河南省唯一入選案例。
據了解,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河南省最西部,總面積15160公頃,森林覆蓋率81.2%,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也是黃河中游重要生態保護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同時,小秦嶺是我國重要的金礦床密集區,也是全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基地。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持續的黃金開采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破壞。
針對小秦嶺自然保護區多年金礦開采造成的生態破壞問題,近年來,當地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提升措施,累計投資2.1億元,撤銷11家礦山企業礦權,關閉封堵礦山坑口1017個,拆除礦山設施1.45萬個,固定礦渣2002萬噸,清運礦渣584萬噸,渣坡覆土70.9萬立方米,栽植苗木80.7萬株,撒播草種1.46萬公斤,修復礦山環境面積2150畝。
一系列生態修復措施解決了小秦嶺礦區復雜立地條件下生態修復難題,保護區內野生動物顯著增多,水體明顯好轉,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各礦山企業在地方政府主導下轉型發展,當地工、農業產值年增加10億元以上,實現了小秦嶺保護區生態環境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26782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