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網友熱議“假日生活文化氣息濃”——“‘詩與遠方’就在我身邊”

時間:2024-05-08 18:48:06|來源:人民網|點擊量:1181

本報記者 楊俊峰

網友熱議“假日生活文化氣息濃”——“‘詩與遠方’就在我身邊”

“五一”假期,湖北省當陽市花溪濕地開展沉浸式文旅活動。圖為游客與演員扮演的李白互動對詩。   譚 昊攝(人民圖片)

網友熱議“假日生活文化氣息濃”——“‘詩與遠方’就在我身邊”

5月2日,游客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央大街上留影。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網友熱議“假日生活文化氣息濃”——“‘詩與遠方’就在我身邊”

5月4日,游客在浙江省紹興市乘坐烏篷船游覽。   張 輝攝(新華社發)

在博物館聆聽歷史回聲、到電影院享受光影盛宴、去國潮集市品味傳統文化……今年“五一”假期,到處是人流如織、活力滿滿。

為了滿足假日游客出游需求,全國各地深度融合文旅資源,積極推出各類優質文化活動,為游客帶來豐富多彩的假日體驗,給今年的“五一”假期帶來了濃濃的文化氣息。有網友留言稱:“‘詩與遠方’就在我身邊。”

文旅精品不斷“上新”

據統計,“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95億人次,同比增長7.6%,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668.9億元,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

其中,文旅精品不斷“上新”是今年“五一”假期的一大特點。

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關注文化旅游的新亮點。報道稱,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藏盈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了一座人民日報報刊亭。該公司負責人稱,他們希望在“五一”假期,讓更多人讀到《人民日報》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看到國內國外的故事,增加閱讀樂趣。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不僅要建好報刊亭,還要當好最直接的讀者,通過定期閱讀報紙內容,逐步提高知識水平。”

人民網發文關注“五一”假期的“研學熱”現象。報道稱,探索未知寓教于樂,研學游成文旅新亮點。隨著天氣逐漸轉暖,研學游的熱度一路攀升。這個“五一”假期,在安徽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眾多師生匯聚于此,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考古課堂”,同學們親手體驗“文物”修復,深入感受考古工作者的日常;在甘肅省敦煌陽關景區,研學團在欣賞壯美自然風光之余,還通過參加沉浸式體驗項目,深入了解陽關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游玩中增長知識、拓寬視野。

新華網關注傳統景區的“新鮮味”。報道稱,從北京故宮到杭州西湖,從成都春熙路到西安大唐不夜城,傳統旅游景區成為游客的熱門選擇。攜程數據顯示,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西安市等大城市仍舊占據熱門目的地第一梯隊。“每個城市仿佛都來了‘一億人’!”網友的趣評,形象地反映各地人山人海、游客熱情高漲的場面。在江蘇省南京市,包括渡江勝利紀念館、六朝博物館在內的南京市博物總館所屬各場館均延時開放;在浙江省杭州市,多條直通景區的地鐵公交接駁線開通;在重慶,78條特色旅游體驗線路和100余項消費惠民舉措展現“寵粉”力度……

光明網則關注假日期間話劇和情景劇等文化藝術產品的傳播。報道稱,在假日經濟的新模式、新場景、新動能之中,少不了文化消費的繁花似錦。江蘇省無錫市的錫劇博物館小劇場里,精彩紛呈的錫劇折子戲演出吸引著老少戲迷慕名前來;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鄧世昌》再現甲午海戰中彌漫的硝煙,觀眾得到了一場沉浸式的精神洗禮;福建省武夷山的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展示“茶”文化的魅力……這是“五一”假期市場給出的積極反饋,充實頭腦、陶冶情操、滋養心靈的文化藝術產品,越來越成為大家的“心頭好”。

許多網友表示,文旅“上新”、潮玩“五一”讓假日充滿樂趣。網友“大白”說:“今年出游去陜西省西安市,體驗了一把漢服旅拍,這種沉浸式體驗的感覺真的很棒。”網友“熊貓超人”說:“豐富多彩、花樣百出的新玩法,讓我今年的‘五一’假期游充滿了新鮮感。”

文旅融合豐富體驗

近年來,旅游與文化、創意、科技及相關產業結合形成的文旅深度融合成為趨勢。“五一”假期,多地將演藝、地方美食等元素與旅游跨界融合。一系列新潮玩法不斷“解鎖”,豐富著游客的假日體驗。

人民網報道列舉了北京市新華書店的例子。報道稱,北京市新華書店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文化閱讀體驗活動,不斷延展書店的可能性。其中,地安門店·為寶書局開展以“尋跡中軸京韻文化”為主題的“時光里的中軸京韻”文化體驗活動,帶領讀者感受中軸線上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永安路店、管莊店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舉辦“國學經典誦讀”等主題閱讀體驗活動, 讓讀者的假期充滿書香。

新華網報道關注“網紅城市”的文旅融合。文中稱,隨著旅游業發展和消費升級,網紅城市不斷挖掘文化底蘊,打造特色項目,提升消費品質,為游客帶來更多新鮮和驚喜。“五一”前夕,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交通集團推出移動主題巴士,主打“美食+旅行+文化”的跨界融合,其主要??奎c包括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等熱門景區。在車廂里,游客一邊品嘗紅腸、格瓦斯等美食,一邊品味深厚的城市文化,邂逅流動的城市風光。

“五一”假期,“博物館熱”升溫不斷。央視網報道稱,全國多家文博機構紛紛推出新展,讓廣大游客假期里在博物館增長見聞、學習知識。湖北省博物館最新專題展覽“惠此簡書——睡虎地秦墓出土簡牘”,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簡和木牘29件,讓游客近距離感受中國簡牘文化的魅力;“貞觀——李世民的盛世長歌”于4月30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拉開帷幕,多角度展現了唐代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山西省博物院新展“壁上萬千”以山西宋金壁畫中的眾生氣象為主題,再現宋金時期社會風貌、生活意趣、家風傳承和美好愿望。

光明網報道關注智慧文旅。文中稱,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場新意更足。各地各部門發力智慧文旅,加快新技術在文旅領域的應用,為游客帶來全新體驗。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飛覽天下·新疆會客廳,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技術與景色融合帶來的精彩。搭乘飛行座椅,游客可體驗急速拉升、失重、俯沖、滑翔,“游覽”巴音布魯克草原、賽里木湖等風景名勝。

網友“謝孤白”說:“今年‘五一’假期,文旅融合給我的旅游體驗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感受,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國的文化底蘊,也讓我的旅行更加難忘。”

傳統文化廣受歡迎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把傳統文化帶得更‘火’了”成為許多網友的心聲。

人民網報道關注“五一”假期文旅資源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報道稱,今年“五一”,非遺互動持續升溫,文化體驗豐富多彩。隨著傳統非遺深入走進大眾生活,各地結合本土資源,紛紛推出眾多特色互動活動,深度展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湖南省雨花非遺館舉行“奇妙的民族非遺世界”親子游園會,推出古法榨油、香囊制作、解魯班鎖、傳統箭術等體驗項目,吸引更多小朋友了解非遺技藝;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展示廣彩、廣繡、佛山彩燈等非遺作品,并設有非遺劇場和美食區,讓游客在視覺與味覺上享受非遺魅力;杭州市在全市范圍內舉辦花車市集、文化書香、非遺民俗等170余項文旅活動,多方位展現宋韻杭式生活。

新華網關注到了“五一”假期中的“國風熱”。報道稱,“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假期中,不少身著漢服的游客通過詩詞對答,免費進入山東省濟南市趵突泉公園游覽,休閑之旅充滿濃濃詩意。走進各地景區,漢服妝造、國風飾品已經成為“標配”,人們將對傳統文化的喜愛穿在身上、吟在口中,文化因旅游“活起來”“火起來”。

央視網報道稱,今年“五一”,“入鄉隨服”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追捧,逐漸成為旅游景區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江西省南昌市,身著漢服的游客爭相與滕王閣“合影留念”;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布達拉宮前,身著傳統藏裝的游客比比皆是;居住著多個少數民族的云南省芒市,讓游客在一針一線中感受民族韻味。

光明網關注充滿地方特色的文化游。報道稱,“五一”假期,旅游市場持續升溫,各地都在深度挖掘地方旅游市場中的文化特色,古跡古建、非遺文化、詩詞歌韻,讓假日旅游市場供給豐富。坐落于四川省綿陽市的越王樓,“瓊樓雅樂”民樂表演現場上演,演藝人員身著唐裝,以詩詞為創作背景,進行現場演奏。梓潼木刻年畫、李白詩意繡、三臺布藝、三臺面塑、羌族草編等項目也在現場展示展演,與游客互動。“五一”假期期間,越王樓游客數量較2023年增長超20%。此外,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鎮市文旅市場持續升溫,300場文化和旅游活動,10條精品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了豐富選擇。匯聚了全球眾多手工藝創作者的春秋大集,為陶瓷愛好者帶來琳瑯滿目的日用瓷器、精致擺件等創意產品。在陶科園·陶瓷非遺藝術節現場,游客可以在陶藝老師的指導下變身陶瓷匠人,現場體驗拉坯等手工制瓷技藝。古城也是很多游客假日的首選目的地。巧妙融合歷史故事與文化元素的湖南常德河街,匯聚了57項非遺項目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常德絲弦、荊河戲、漢劇折子戲、花鼓戲等節目輪番上演,充滿地方特色的文化游在這個“五一”持續火熱。

對于這種“新中式”旅游火熱的現象,網友“漫步人說”說:“旅游,就是要去看歷史的沉淀和時光的軌跡。”網友“畫舫聽雨”說:“在旅游中感受中華文明的歷史風貌,傳承傳統文化。”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32185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李宗文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探源5000多年前的“長三角文化圈”——江蘇常州寺墩遺址考古傳遞文明新信息
  • 下一篇:新場景、新技術、新體驗!各地花樣翻新,釋放文旅新動能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