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趙新春 楊曉倫 徐國軍
成語獨步天下意思是超群出眾,無人可比,出自《后漢書·戴良傳》。戴良字叔鸞,是東漢汝南郡慎陽縣,今正陽縣人。他的曾祖父戴遵,字子高,西漢平帝時為侍御史。王莽篡位,稱病歸鄉里。因為他家境富裕,好給施,尚俠氣,家里的食客常常有三四百人,人稱“關東大豪戴子高。”
戴良非常有才能,自視甚高,同郡人謝季孝問他:“你自視天下孰可為比?”戴良就說:“我若仲尼長東魯,大禹出西羌,獨步天下,誰與為偶!”我就像孔子出生在東魯,大禹生長在西羌,獨步天下,沒有人可以與我為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每遇到同為慎陽縣人的黃憲卻會若有所失,稱“良每自以才能不減叔度,至于面料其人,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可為良之師也。”我常常自認為自己的才能不比黃憲差,但在親自觀察他之后,就發現他好像在我前面,又好像在我后面,可以做我的老師。這也是成語若有所失的由來。
戴良是東漢狂士,不拘小節,《后漢書》稱他“少誕節”,不拘束于禮制和形象。他母親愛聽驢叫,為哄老母親高興,他常常會毫無顧忌的學驢叫。后來他的母親死了,戴良與哥哥戴伯鸞都為母親守孝。哥哥戴伯鸞啥都按禮數來,而戴良卻又喝酒又吃肉,只有“哀至乃哭”,想到老母親的好來就痛哭一場,也不講什么禮數。即使是這樣,因為是真傷心,他也與哥哥一樣,“俱有毀容”。對此,他也有個辯解,說:禮就是要制約人情的。我這人歷來重視人情,雖然你們看我吃這吃那,卻不知道因為心傷,我食不甘味,味不存口,吃與不吃都是一樣。所以,《后漢書》說戴良“論議尚奇,多駭流俗。”他的五個閨女個個賢惠。有人說媒,他只問對方賢能與否,根本不考慮富貴、貧賤。閨女出嫁,也只用疏裳布被、竹笥木屐作為嫁妝,不在乎鄉規俗習。盡管有人對他的做派提出質疑,如盧璩《與崔元書》就說“昔戴叔鸞箕坐見邊文禮,此皆衰世之慢行也。”但還是有不少人推崇他的這種行為,開啟了三國、魏晉、南北朝清談居士行事之風。葛洪《抱樸子》說世人將他與三國阮籍同列,視為“傲俗自放”典型,紛紛仿效。結果因為才學不及,搞得不倫不類。
戴良雖然才學高邁,但卻始終隱居不仕。初舉孝廉不就,再辟司空府彌年不到。于是,有州郡官員強迫他出仕。沒有辦法,戴良就帶著妻兒去了州府,假裝要去報道,在半途中逃往江夏山中。從此,優游不仕,直到壽終。明人高啟在給《戴叔鸞入夏江山圖》題詩稱“歸隱初辭薦辟章,西風黃葉滿車箱。青牛只識山中路,不是無心向洛陽。”為戴良自嘲。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33-34190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