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健康>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蜱蟲叮咬或致急性傳染病 專家:夏季出行謹防病毒

時間:2025-07-07 16:30:32|來源:中國新聞網|點擊量:220

中新網杭州7月6日電(張煜歡)夏季高溫潮濕的環境為各類病毒和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溫床,而人們出行游玩時,與自然環境的親密接觸也增加了感染病毒的可能。專家提醒,蜱蟲在山林、鄉村較為常見,其通常會附著在人體皮膚上,通過吸血傳播多種病原體,一旦被其叮咬,就有可能引發諸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急性傳染病,這些疾病起病急,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在夏季出行時,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被蜱蟲叮咬。

不久前,73歲的吳奶奶(化名)被家人攙扶著來到浙大邵逸夫醫院紹興院區。“醫生,我已經發燒4天,渾身沒力氣,全身肌肉酸痛,還總想吐。”吳奶奶說。

急診醫學科醫生高度警惕,詢問病史后予以急查血,不久接到了檢驗科的電話:“危急值,患者的白細胞只有1300,中性粒細胞更低。”于是急診科醫生立即聯系肝病感染科王延君醫師,兩位醫生在床邊仔細追溯了患者病史,得知吳奶奶既往無基礎疾病。

當聽到她近期曾在當地采茶1個多月,4天內白細胞、血小板急劇下降時,醫生頓時懷疑:是不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高度警惕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

據了解,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亞病毒(也稱為大別班達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有15%~30%的致死率,多分布在山區和丘陵地帶,全年均可發病,多發于春夏季,人群普遍易感。

蜱蟲叮咬是該病傳播的主要途徑,在無有效防護下,接觸患者及病死者尸體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均可導致感染發病。其潛伏期可能為1周~2周,在人傳人傳播病例中,潛伏期多在6天~9天。

專家表示,該疾病初期起病急,多高熱,伴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部分病例有肌肉酸痛、腹瀉,少數有神志淡漠。極期可與發熱期重疊,持續高熱,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加重。重癥病例可出現皮膚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煩躁不安、譫妄,甚至抽搐、昏迷,可因循環衰竭、呼吸衰竭、出血等死亡。

與家屬溝通后,醫生緊急聯系疾控部門進行新型布尼亞病毒確診檢測,并收治吳奶奶入院,做好單間隔離。醫院肝病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方莉得知患者情況后,立即仔細對其進行床邊全面查體,發現她的腹部、會陰部可見部分散在紅色皮疹,未見蜱蟲蟲體。

方莉與家屬溝通,告知病情危重,并仔細宣教防護要點,告知所有醫護人員做好接觸隔離、飛沫隔離、外出檢查及所有標本做好隔離標記。次日早晨,疾控結果回報,果然其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陽性。

新型布尼亞病毒來勢洶洶,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嚴重后果。令人擔憂的是,病毒已經悄悄侵襲了吳奶奶的心肌、胰腺和胃腸道。方莉當機立斷,加用法維拉韋抗病毒治療,同步加強相關輔助治療。經過感染科醫護團隊專業治療一周后,吳奶奶的精神食欲開始恢復,檢驗指標也漸漸好轉,心肌酶譜趨于正常,胰腺炎癥狀也逐漸消退。

專家提醒,在山區、丘陵及林地等流行區域從事生產、生活或旅游的人群,盡量穿長褲長袖,扎緊褲腿,可以涂點驅蟲劑,做好個人防護,防止蜱蟲叮咬。出現發熱,肌肉酸痛時及時就診。

此外在救治、護理患者時,醫務人員、陪護人員也應做好個人防護,接觸患者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時佩戴外科口罩及一次性乳膠手套,進行氣道操作時佩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完)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5880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詹云清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膽固醇平衡破壞“元兇”酶鎖定
  • 下一篇:刷牙出血有口臭不是小事 可能是牙周在求救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