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常出現牙齦紅腫、刷牙出血的情況,沈佳也只是認為自己上火了。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的牙齒明顯松動,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經檢查,她被確診為重度牙周炎。
沈佳的經歷并非個例。忽視牙齦出血、口腔異味等早期信號,是牙周病發展、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9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問題。牙周疾病已經成為困擾大眾的常見健康問題之一。
那么,牙周病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確診后如何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預防牙周病,維護口腔健康?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牙周科專家及患者。
牙周病早期信號易被忽視
“牙周病的早期信號是牙齦出血和口臭。”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副主任醫師楊剛說,“但是很多人會忽視這些問題,覺得出血是牙膏或者牙刷的問題,口臭是腸胃疾病引發的。事實上,大部分的口臭都是由牙周疾病引起的。”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牙齦、牙槽骨等)的慢性炎癥。當口腔衛生欠佳,食物殘渣會黏附在牙齒表面,成為細菌的營養來源。這些細菌逐漸形成牙菌斑,并在牙面上不斷堆積,鈣化形成牙結石,引發牙齦炎,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等癥狀。若不及時干預,炎癥進一步侵蝕支持牙齒的牙槽骨,導致骨組織逐漸被吸收,發展成牙周炎。當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牙齒會開始松動、移位,最后脫落。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人群更容易得牙周病,同時牙周病也會增加糖尿病發生的風險??谇蛔鳛橄篮秃粑赖娜肟?,其內部菌群可能會異位定植到肺部或者消化系統,從而與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相互影響。
在心血管疾病中,牙周病已成為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疾病發作的危險因素之一。此外,研究顯示,牙周炎與阿爾茨海默病存在相關性?;加醒乐苎滋貏e是重度牙周炎,會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牙周病的發生和發展不僅與細菌有關,還受到局部和全身因素的影響。局部因素包括牙齒排列不齊、咬合異常等;全身因素則涉及免疫功能、遺傳因素、激素水平(如孕婦、青少年體內激素有波動)、精神因素(如壓力大、作息不規律)、是否吸煙、是否有全身系統性疾病等。
牙周病治療是一場“持久戰”
楊剛說,牙周病治療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洗牙)和齦下刮治,清除牙菌斑、牙結石等。在基礎治療后,如果牙周袋仍較深,則需進入第二階段牙周手術的治療,根據患者情況進行翻瓣、植骨等手術。第三階段是針對牙齒移位、咬合等問題的多學科修復或正畸治療。最后進入長期維護階段,患者需定期復查,維護牙周健康。
“牙周炎無法像感冒一樣完全治愈。一般來說,我們是通過一系列的治療緩解癥狀,保護牙槽骨不要繼續被吸收。但已損失的牙槽骨無法天然再生。”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綜合科主治醫師馬穗齊說,“即使這次治好了,如果患者沒有認真維護口腔衛生,牙周病可能還會復發。”
50歲的何軍在出現牙齒松動、口臭,牙齦紅腫、萎縮等癥狀后并未重視,直到就醫時發現已發展為重度牙周炎。“確診的時候心情非常沮喪、焦慮。”他說。
之后,他開始了牙周治療周期,經歷了洗牙、齦下刮治、拔牙、根管治療等。“治療過程很痛苦,但收效甚微,牙齦還在繼續萎縮,無法根治。”他說,“自己牙齒不好的現實也只能接受了。”
22歲的大學生蘭天陽在確診為中度侵襲性牙周炎后一度很焦慮,擔心自己年紀輕輕牙就掉光了。在接受治療后,牙齦出血、口臭等癥狀逐漸改善,牙周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對牙周病了解后就會知道有哪些治療過程,只能慢慢來。”她說。
楊剛告訴記者,許多患者早期忽視牙齦出血等癥狀,直到牙齒松動、移位才警覺,開始上網查詢牙周病的資料。但網絡信息魚龍混雜,常常會夸大后果,加劇患者焦慮。有的患者鼓起勇氣去看口腔科醫生,得知需要拔牙、牙齒預后不穩定且需長期治療時,會一時難以接受,陷入后悔和對治療的害怕、對缺牙的恐懼、身邊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以及對未來的擔憂。“然而,開始治療就意味著轉機。雖然過程漫長且可能反復,但炎癥得到控制,癥狀不再惡化,患者的心態也會逐漸平穩,習慣了與牙周病共存,建立起科學的口腔護理習慣。”楊剛說。
牙周健康是美觀的前提
何軍拔除了松動的牙齒,包括一顆門牙。他的牙周狀況不佳,無法進行種植,只能佩戴假牙維持日常功能。“戴著假牙總覺得羞于張嘴,只能笑不露齒,不敢開懷大笑。”他說。
“牙周炎常給患者帶來缺牙、口臭、牙縫變大、黑三角(指牙齒之間牙齦乳頭萎縮或缺失后,在相鄰牙齒的接觸點下方形成的三角形間隙。由于這個區域沒有牙齦填充,會露出黑色的空隙,影響美觀,尤其是前牙區更為明顯——記者注)等問題,會讓患者產生社交恐懼。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接受現狀,通過科學治療控制病情后,再考慮后續的改善方案。”楊剛說。
郭莉莉在29歲的時候確診了重度侵襲性牙周炎。她的牙根和牙槽骨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縮,牙齒狀況相當于45-50歲年齡段的水平。“對我來講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我還很年輕,不能接受牙齦萎縮是不可逆的,以及我的牙齒看起來變得越來越長。”她說。
她曾經考慮過把牙齒表面磨除后做牙齒貼面,把牙縫補上。但醫生阻止了她的想法:“首先要考慮牙周健康。如果牙周問題不解決,做了貼面,貼面部位的牙齦可能會萎縮脫落,造成更嚴重的影響。”于是,郭莉莉先進行了牙周炎的治療。
“很多患者出現牙齒移位、牙縫增大后,為了美觀反而不去解決牙周問題,在一些不正規的機構做了牙齒貼面、牙冠等項目。雖然暫時讓牙縫消失了,卻導致牙齦狀況進一步惡化。”楊剛說,“我們首先要恢復牙周的健康,只有在健康的狀態下才能去實現牙周的美觀。”
在牙周狀況穩定后,蘭天陽計劃先通過樹脂補牙來改善牙縫過大的問題。待收入穩定后,再考慮進行正畸治療。
蘭天陽以前偶爾吃零食,也不太在意口腔清潔。自從患上牙周炎,每次進食后都會刷牙和用牙線徹底清潔食物殘渣,過程比較麻煩,所以她在保持規律三餐的同時,減少了零食的攝入。
自2023年起,國家醫保局推行口腔種植體系統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口腔種植體費用明顯降低。沈佳在醫生評估后種植了6顆牙齒。“剛完成種植的時候感覺嘴里塞了異物,種植牙沒有和我的口腔融合得很好?,F在雖然適應了,但我還是不敢用它去咬硬物。我更看重的是種植牙的美觀。”沈佳說。
沈佳現在非常重視自己的口腔健康。除了認真維護口腔衛生,她積極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堅持早睡早起。
楊剛告訴記者,牙周病患者要保證每天兩次刷牙,推薦使用巴氏刷牙法,重點清潔牙齦與牙齒交界處。雖然刷牙能清除約60%-70%的牙菌斑,但牙齒鄰面的菌斑還需借助牙線或牙縫刷等工具進行清潔。
“我們建議牙周病患者最少3個月進行一次口腔檢查。”馬穗齊說,“如果患者有吸煙的習慣,那么要及早戒煙。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則要控制好血糖。同時,患者要有良好的睡眠以及健康的飲食,盡量少鹽、少油,多吃蔬菜水果。”
日常護理與定期檢查缺一不可
“多數人從小沒有接受過正確的刷牙方法和牙線使用的指導,缺乏科學的口腔清潔知識,口腔衛生做得不夠好。同時,牙結石無法通過日常刷牙清除,必須通過專業洗牙或刮治才能去除。然而,國人普遍缺乏定期口腔檢查的意識,往往等到牙齒出問題才就醫,此時可能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良好的口腔健康需要科學的日常清潔和專業的口腔護理相結合。”楊剛說。
在日常護理方面,馬穗齊建議,日??谇磺鍧嵭枰龅皆缤砀魉⒁淮窝?,若能在午飯后增加一次則更為理想,建議用巴氏刷牙法刷3-5分鐘。
據馬穗齊觀察,她的患者習慣站立刷牙,且刷牙時間在一分鐘左右,能堅持3分鐘以上的寥寥無幾。為此,她建議患者可以坐著慢慢刷牙,同時播放一首3-5分鐘的歌曲。這樣既能讓刷牙過程更輕松愉快,又能保證刷牙時長。
馬穗齊強調,每個人都應該養成使用牙線的習慣,即使是五六歲的兒童也要開始使用牙線。牙線柔軟的質地與牙齒鄰面的弧形結構契合,是清潔牙間隙的理想工具。相比之下,堅硬的牙簽不僅清潔效果欠佳,使用不當還可能傷害牙齦乳頭。“健康的牙間隙加輕力后剛好能通過一根牙線。如果牙線能毫無阻力地通過牙間隙,則牙縫太大。如果牙線怎么都過不去,則牙縫太緊了。”馬穗齊說。
在專業牙科護理方面,馬穗齊建議每年或每半年接受一次專業口腔檢查,并將口腔檢查納入常規體檢項目。這樣能更好地實現牙周病預防,避免出現癥狀后再就醫。
(應受訪者要求,郭莉莉、何軍為化名)
(實習生 何錦奕 記者 張詩童)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08-35881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