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三農>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科技助力種業振興步入快車道

時間:2024-02-07 21:39:36|來源:科技日報|點擊量:54982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隨著我國種業振興的步伐日益加快,自主創新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的關鍵力量。2023年是新修改種子法實施的第三年,也是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的第三年,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顯著增強,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創新成果加快涌現。

據2月5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自我國1997年建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以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累計申請量達76914件,累計授權量超3萬件,自主選育品種占比近94%。據統計,目前全國推廣面積排名前10位的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品種中,授權品種占比達90%,其中98%為自主選育品種。

這一顯著成果的背后,是科技對種業振興的強有力支撐。

“從我國生產實踐看,品種對于農業生產貢獻很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產量從2000億斤逐步攀升到了1.3萬億斤以上,平均畝產從68.6公斤增加到了387公斤,自主選育良種功不可沒;農作物品種先后經歷了6到8次更新換代,對提高糧食產量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信告訴記者。

劉信舉例說,近十年來,自主選育玉米品種鄭單958、先玉335、京科968、登海605等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畝產從331公斤提高到了419公斤,增加了27%。小麥品種濟麥22、矮抗58、百農207等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387.3公斤,年均增加5公斤以上。

科技在助力種業振興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一方面,基因編輯、高通量表型鑒定等現代生物技術的運用,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加精準、高效的育種工具,大大縮短了育種周期,提高了育種效率。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種業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整合種質資源、育種成果、市場需求等信息,科研人員能夠更好地把握育種方向和市場趨勢,從而更加精準地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

“我國培育優良品種步伐正在加快,近年來不斷加大育種創新攻關力度,品種選育數量大幅增加,品種類型不斷豐富,一批高產穩產、優質綠色新品種加快推出。比如,水稻優質品種占比在逐年增加。2022年,國審米質達到國標二級以上優良品種占比首次超過六成,兼具綠色、優質、高產的‘三好’品種就有22個。”劉信說。

近年來,我國啟動實施部分種源的關鍵技術攻關和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并實施新一輪的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我國自主培育的三個國產白羽肉雞品種,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在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15%。另外,國產化的基因編輯工具也正在加快研發應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新修改的種子法正式實施,我國建立了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進一步健全。通過強化行政與司法的有效銜接,我國深入推進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和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推出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的組合拳,有力地震懾了不法分子,為種業振興營造了良好環境。”楊海生說。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6-31311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 責任編輯 / 李宗文

  •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 終審 / 平筠
  • 上一篇:全國秋糧收購超1.4億噸 糧食市場供應有保障
  • 下一篇:泌陽縣高邑鎮王灣村:香菇飄香 撐起“致富傘”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色综合天天综合婷婷伊人|这里只有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