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鐘煜豪
8月31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掛網公開。
澎湃新聞注意到,39歲的常超在列,他的工作單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推薦人為李家明。
公開資料顯示,常超,男,漢族,1983 年生,中共黨員,2002—2011年在清華大學工物系就讀,先后獲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他長期從事高功率微波等離子體、太赫茲生物物理研究,提出了周期性表面和諧振磁場抑制微波倍增和擊穿的方法,突破了高功率微波系統功率容量的技術瓶頸。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基礎加強重點項目、國家卓越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 10 余項。發表 SCI 論文 60 篇,出版專著1 部,獲授權發明專利 20 件。
常超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 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 項、陳嘉庚青年科學獎、IEEE 核與等離子體科學學會早期成就獎、亞太等離子體青年學者獎。國家卓青、優青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擔任國防科技創新特區主題專家組首席科學家、創新工作站首席專家,空間微波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
公開報道提到,當年,常超出國深造,如果留在國外發展,收入可能是現在的10倍以上。“誘惑是客觀存在的。”常超坦言。但他也很清楚,在國外,發展的天花板會很快到來,“因為華人永遠進不了那個最核心的圈層”。這也就是為什么,常超毫不猶豫選擇了回國,來到從零起步的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在這里,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是在為自己的國家做事。”這種“感覺”,是無論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188-29877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