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20日從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獲悉,河南周口市朱丘寺遺址考古發現距今約4000年夏代糧食倉儲建筑,該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北方地區旱作農業的發展水平、糧食存儲技術和建倉史提供了嶄新材料和考古實證。
朱丘寺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航拍圖。(朱丘寺遺址考古隊供圖)
朱丘寺遺址位于河南周口市淮陽區四通鎮,總面積約8.5萬平方米,是一處以龍山晚期堆積為主的聚落遺址,遺址絕對年代為公元前2250至公元前1700年。
朱丘寺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方利霞介紹,2022年以來,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周口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中心對朱丘寺遺址進行主動性發掘。目前,已清理出包括建筑、灰坑、灰溝、外圍墊土等在內的龍山晚期至夏代遺跡百余處。
“其中標號為F9、F14的兩處建筑遺存,是由土墩立柱和土坯墻構成的圓形地上式建筑,功能主要是糧食倉儲,這與時莊遺址發現的夏代早期糧倉遺跡的年代、結構相近,此發現可為研究我國古代北方地區旱作農業的發展水平、糧食存儲技術和建倉史提供嶄新材料。”方利霞說。
朱丘寺遺址考古發現的夏代糧倉遺存F9.(朱丘寺遺址考古隊供圖)
此次考古發掘還發現了早期先民們生產、居住的單體、聯排建筑痕跡和大規模具備防御功能的夯墊土。“從夯墊土的形態看,不排除是城墻的可能性,這或許是豫東乃至魯西南地區史前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對進一步探討龍山晚期區域社會組織結構和文明化特質具有重大意義。”方利霞說。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朱丘寺遺址項目負責人曹艷朋說,朱丘寺遺址所在的沙潁河中下游地區,是連接夏文化分布核心區——洛陽盆地與有“禹會諸侯”之說的禹會村所在淮河流域的關鍵通道,朱丘寺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對于深化認識洛陽盆地夏文化核心區和淮河流域夏文化的關系、全面把握夏王朝的控制能力、國家治理體系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桂娟 史林靜)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iddenladdercollective.com/showinfo-263-30824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